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医疾病 >>中医疾病诊疗

淋证
  发表日期:2020年3月10日  共浏览215 次   出处:中华医学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中医以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多因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所致。西医学的急性或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泌尿系结石、膀胱癌以及乳糜尿等,类似淋证表现者可参考此病辨治。

病因病机

淋证的主要病因属肾虚、膀胱湿热,肾虚则膀胱气化失职,数数欲溲而尿下不尽,湿热蕴结则排尿涩痛而灼热。初病以邪实为主,久病则以正虚为主,但本病每多虚实兼夹之证。

辨治

淋证的辨证主要是辨明淋证类别,审察证候虚实,结合标本缓急,针对病机,确立治则,立方遣药。常见证型有:①热淋。证见小便频数、点滴而下、尿色黄赤、灼热刺痛、急迫不爽,痛引脐中,可伴腰痛拒按,或见寒热口苦、恶心呕吐、苔黄腻、脉濡数。治宜利湿通淋、清热解毒,常用八正散。②血淋。证见尿色红赤或夹紫暗血块、尿频短急、灼热痛剧、滞涩不利、甚则尿急疼痛、牵引脐腹,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有力。治宜清热凉血,常用小蓟饮子加减。如尿色淡红、尿痛血淋之滞涩不著,腰酸膝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则为虚证。治宜养阴清热,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③气淋。又称气癃。证见小便滞涩、淋沥不畅、余沥难尽,脐腹满闷、甚则胀痛难忍,脉沉弦,苔薄白。治宜理气和血、通淋利尿,常用沉香散。如尿频尿清、滞涩不甚、余沥难尽,小腹坠胀,空痛喜按,面色咣白,少气懒言,舌质淡,脉虚细无力,为气淋之虚证。治宜补中健脾、益气升陷,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④石淋。又称砂淋、砂石淋。证见尿中时夹砂石、小便滞涩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中带血,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或腰腹绞痛难忍,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治宜排石通淋,常用石韦散为主方,加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等以增强其消坚涤石的作用。⑤膏淋。证见小便混浊不清、呈乳糜色、稍置则沉淀如絮状、上有浮油如脂或夹凝块或混血液,尿时不畅、灼热疼痛,舌质红、苔黄腻。治宜清热除湿、分清泌浊,常用萆薢分清饮。如淋出如脂、病久不已或反复发作、涩痛不著,形体消瘦,腰酸膝软,头昏无力,舌淡苔腻,脉细数无力,为膏淋之虚证。治宜补肾固涩,常用地黄丸合金锁固精丸。⑥劳淋。证见尿液赤涩不甚、溺痛不著,淋沥不已、余沥难尽,病程较长、缠绵难愈、遇劳辄发,苔薄,脉细。治宜补肾为主。肾阴虚者,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肾气虚者,用金匮肾气丸。

淋证初起,多属实证,治疗及时较易痊愈;若失治或误治,也可由实证转为虚证或虚实夹杂,则屡治屡发,不易根治,邪气未除,正气日虚。其中一部分热淋、血淋,当病势急剧发展时,可因湿热化火、入营入血而出现高热、昏迷的危候,严重者常危及生命。


Google
 
上一篇:疠气
下一篇:六经辨证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24]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38]
 · 北京大观园 [36454]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8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89.844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