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运用降气的药物治疗气逆证的治法。属理气法之一。气逆证是气机上逆不降所引起的病证。降气法有降脏腑之气逆使之下行的作用,主要用于胃气上逆证和肺气上逆证。肺胃之气以下降为顺,若受邪气的影响或正气不足皆可使肺、胃之气上逆而不降。胃气上逆常见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症;肺气上逆常见咳喘等症。根据不同脏腑的病变所致的气逆证,降气法有降逆和胃、降气平喘之分。
降逆和胃
适用于胃气上逆所致的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症。常用的降逆和胃药有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竹茹、柿蒂等,代表方如旋覆代赭汤、丁香柿蒂汤。胃气上逆多因饮食积滞、痰湿中阻、寒热犯胃、胃气虚弱或肝气犯胃所致,故降逆和胃常与消食化滞、化痰祛湿、温中散寒、清热、疏肝解郁、补益脾胃等法配合使用。
降气定喘
适用于肺气上逆所致的气喘,咳嗽,胸膈满闷等。常用的降气平喘药有苏子、杏仁、紫菀、款冬花、麻黄等。代表方剂如苏子降气汤、定喘汤。肺气上逆多由风寒外束及寒热邪气和痰饮犯肺以及肺虚所致,故降逆平喘常与发散风寒、温肺、清肺、化痰或补肺等治法配合使用。
临床使用降气法应寻求气逆的病因,以治其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