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用温热药物治疗阳气极虚,阴寒内盛危重证的治法。属治疗八法中的温法之一。具有振奋阳气,使阳气恢复以消除阴寒的作用。适用于阳气极虚、阴寒内盛所致的四肢厥冷,恶寒蜷卧,呕吐腹痛,下利清谷,精神委靡,嗜睡,脉沉细等证候。常用附子、干姜、肉桂等大温大热的药物。代表方剂有四逆汤。
回阳救逆常与其他治法配合使用。如元气大亏,阳气将脱,手足厥冷,周身冷汗出,呼吸微弱,脉微欲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与益气固脱法配合使用,称回阳固脱法。代表方剂有参附汤。阳气虚衰,阳不化水,水饮内停,水肿,咳吐稀痰量多,喘不能卧,需配合利水法温阳利水,常用方有真武汤。肾阳甚微,肾不纳气,上气喘促,四肢厥逆,冷汗不止,需与降逆定喘法配合使用,温阳纳气定喘,常用方有黑锡丹。若大出血、汗出过多、腹泻不止所致阴液严重散失、阳气随着血及津液而散失,出现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时,需与补气、养血、生津等法配合使用。
运用该法时注意:①阳热炽盛,郁遏于里,不能达于外而见四肢厥冷的真热假寒证忌用本法。②阳气将脱,浮越于外,证见面赤、烦躁的真寒假热或服热药入口即吐者,可少佐寒凉药物或冷服。③厥证见四肢厥逆,神志不清,非阳气虚脱所致者不宜使用回阳救逆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