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通过发汗以祛邪外出,解除表证的治疗方法。又称解表法。属治疗八法之一。汗法可使腠理开泄、气血流畅、营卫调和,以解除肌表的邪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就是汗法应用的原则。汗法主要适用于外感表证,如感冒,麻疹初起、疹点隐隐不透,水肿病、腰以上肿甚,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表证,虽汗出而寒热不解的表证等,欲透邪外达,均可用汗法治疗。汗法除使用内服药物外,还可以使用热浴、熏蒸等外治法。
由于表证有寒热性质的不同,所以,汗法又分为辛温发汗和辛凉发汗两大类。又由于患者体质有强弱、邪气有兼夹,临床上须参以补益、理气、祛痰、化饮等法,从而演变出多种治疗方法。
滋阴(养血)发汗法
滋阴法或养血法与发汗法配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外感表证兼有阴血不足证。因阴血亏虚之体汗源不充,感受外邪后,不能作汗达邪外出,单独使用发汗法易伤其津液,使阴液更加不足,须用滋阴(或养血)药与发汗药配合使用,邪正兼顾,解表而不伤正。常用药物如玉竹、地黄、麦冬与葱白、豆豉、麻黄、葛根等同用,代表方如加减葳蕤汤。
助阳(益气)发汗法
助阳法或益气法与发汗法配合的治法,适用于外感表证兼有阳气不足之证。因阳虚之体正气不足,感受外邪后,不能鼓邪外出,须用助阳(益气)药与发汗药配合使用,扶正以御邪气。常用助阳益气药如附子、人参、黄芪与羌活、防风、麻黄、细辛等同用,代表方如麻黄附子细辛汤、人参败毒散。
理气发汗法
又称理气解表法。理气法与发汗法配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表证兼有气滞之证。因气分不舒,又感受外邪,须发汗兼理气。常用理气药物如香附、陈皮、枳壳等与发汗解表药物同用,代表方如香苏散。
化饮发汗法
又称化饮解表法。化饮法与发汗法配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表证兼有痰饮之证。由于患者素有痰饮内伏,一旦感受外邪,则外邪引动内饮,此时,单纯的发汗或仅治其饮,均不能撤其邪,必须发汗与化饮两法配合使用,才可使外邪得解、里饮蠲化。常用化饮药如半夏、干姜、陈皮等与解表发汗药同用,代表方如小青龙汤。
汗法用药,多属辛散轻扬药物,不宜久煎,否则药性耗散,作用减弱。服药后宜避风寒、增加衣被,以助发汗,但以遍身微汗出为佳。发汗以汗出邪祛为宜,不可使其大汗淋漓,以免汗出过多损伤正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