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肝脏阴液亏虚不足,虚热内扰所引起的中医学证候。多见于眩晕、胁痛、失眠,以及西医学的高血压病、肝炎、肝硬化、屈光不正如近视眼等疾病。
肝阴是维持肝脏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肾阴亏虚、不涵肝木,均可导致肝阴不足,出现肝阴虚证。以头晕眼花、胁肋隐痛、两目干涩、视力减退、面部烘热或颧红为主症,兼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等阴虚内热表现。肝阴不足而头目、筋脉、肝络失润,虚热内扰为基本病机。肝主筋、开窍于目,肝阴不足,不能上滋头目,则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络失养,则两胁隐痛;面部烘热或颧红、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皆为阴虚内热之象。
肝阴与肝阳应保持动态平衡,如肝阴亏虚、阴不制阳,常导致肝阳上亢;肝阴有赖肾水滋养,故肾阴不足常是肝阴不足之由,肝阴虚每与肾阴虚并见(见肝肾阴虚证)。
肝阴虚的治疗以滋阴养肝为法,常用一贯煎、杞菊地黄丸等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