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肝脏血液亏虚导致相关组织器官失养所引起的中医学证候。多见于虚劳、眩晕、不寐、雀盲、月经不调,以及西医学的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等疾病。
肝血来源于脾胃腐熟、运化的水谷精微,同时又化生于肾精。脾胃虚弱、化源不足,肾精不足、精不化血,肝脏有病、耗伤肝血,以及各种出血性疾病,均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肝血虚证。以头晕目眩、视物昏花甚或夜盲、面白无华、爪甲不荣、夜寐多梦、舌淡苔白、脉虚弱为主症,妇女可兼见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肝血不足,筋脉、头目、爪甲失养为基本病机。肝血不足,清窍失养,故头晕目眩;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目失濡养,所以视物模糊、甚或夜盲;血虚不能上荣于面,故面白无华;爪为筋之余,肝血不足,不能荣筋,故爪甲干枯脆薄;肝藏魂,肝血不足,魂无所舍,故夜寐多梦;肝血不足,不能充盈冲任二脉,则月经量少而色淡、甚或闭经;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血虚之象;肝血久虚,血不养筋,可兼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肌肉动等血虚生风之证(见肝风内动证)。
肝血虚证的治疗以养肝补血为法,常用补肝汤、归芍地黄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