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治疗胃虚证的方法。属治疗八法中的补法之一。在中医学中,胃主受纳、腐熟水谷。饮食劳倦、热病久病之后,都可使胃受到损伤而致虚。胃虚即胃的受纳及腐熟水谷的功能减弱,常见纳呆食少、脘腹䐜胀疼痛、恶心呕吐、面色萎黄、消瘦乏力等病证。胃虚证有胃气虚与胃阴虚之分。常用的养胃药有人参、党参、白术、云苓、砂仁、沙参、麦门冬、玉竹等。
治疗胃虚证的方法有:①养胃气。适用于治疗胃气虚证的治法。证见纳呆食少,胃脘胀满、食后尤甚,恶心呕吐,倦怠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病证。常用四君子汤或五味异功散治疗。胃气虚证每易导致食滞不化、气机不畅、痰湿留着等,故养胃气常与消食、理气、化痰祛湿法结合使用。常用香砂六君子汤或香砂养胃丸治疗。②养胃阴。适用于治疗胃阴虚证的治法。证见饥不欲食,口舌干燥,胃中热痛,干呕呃逆,脘腹痞满,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尖红、少津,脉细数等症,常用益胃汤治疗。
一些慢性疾病常出现胃虚证候且成为疾病的主要矛盾,临床常需要先从养胃入手,才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临床注意:①因湿、热或饮食积滞所引起的胃脘胀满、恶心呕吐、不欲饮食、无胃虚表现者,不宜使用养胃法。②胃虚证慎用攻下药物,以免耗伤胃气和胃阴,加重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