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医疾病 >>中医疾病诊疗

胸痹
  发表日期:2020年3月10日  共浏览540 次   出处:中华医学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中医以胸部憋闷、疼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多由上焦阳气不足,阴寒、痰浊、瘀血等留聚胸中,使气机不得宣通所致。多见于中、老年患者。胸痹以宣痹通阳为治疗大法。西医学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肺炎、心脏神经官能症、心包炎等疾病过程中出现胸闷、胸痛的症状,与胸痹病机相合者,均可参考胸痹论治。

病因病机 胸痹的发生主要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迈体虚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正是导致胸中气血闭阻窒塞不得宣通、心脏机能失调的主要原因。胸痹的病位主要在心肺,但同脾肾也有一定的关系。其病机有虚实的不同,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阻、湿遏;虚为心脾肝肾亏虚、功能失调。胸痹临床表现以虚实夹杂为多见,但本病多见于中、老年正气日渐亏虚之时,故本虚标实为其主要病机。

辨治 胸痹的辨证以分清虚实、标本为要点。治疗则以宣痹通阳为大法,根据标本缓急,权衡用药。发病急者,先治其标;发病缓者,可先顾其本或标本兼治。实证常以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泄浊豁痰为主;虚证则以补养为主,佐以活血通络。常见证型有:①血瘀气滞。证见胸闷,胸痛如针刺,痛有定处,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治宜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②痰浊壅塞。证见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咳嗽痰多,苔浊腻,脉滑。治宜通阳泄浊、豁痰开结,方用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减。③阴寒内结。证见胸闷,胸痛,患者自觉胁下有逆气上冲感,心悸,气短,舌淡、苔薄白,脉沉弦。治宜通阳降逆,用栝楼薤白桂枝汤。胸痛剧烈,面色苍白,肢冷,汗出,舌淡、苔白,脉沉伏者,为胸阳不足、阴寒内盛,治宜温通阳气、缓急止痛,方如薏苡附子散加减;如兼见口唇发紫、冷汗、肢厥、大便泄泻不止、脉微欲绝者,则属阳气暴脱之危候,亟须温阳固脱,用参附汤加味。④心肾阴虚。证见胸闷且痛,心悸盗汗,心烦不寐,腰酸膝软,耳鸣,头晕,舌红或有紫斑,脉细数或细涩。治宜滋阴益肾、养心安神,方用左归饮加减。⑤气阴两虚。证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偏红或有齿印,脉细弱无力或结代。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用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加减。⑥阳气虚衰。证见胸闷气短、甚则胸痛彻背,心悸,汗出,畏寒,肢冷,腰酸,乏力,面色苍白,唇甲淡白或青紫,舌淡白或紫暗,脉沉细或沉微欲绝。治宜益气温阳、活血通络,方用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胸痹由阴寒、痰浊、气滞所致者,消除病因使胸中阳气宣通,即可痊愈,其预后较好。如每当发作即剧痛难忍或疼痛持续不已,面白,心慌,烦乱,肢厥,汗出,脉微或见结代者,多属正虚邪实之证,预后欠佳,根治亦颇为不易,须较长时间地坚持服药治疗,始有缓解的希望。


Google
 
上一篇:保健推拿
下一篇:血瘀证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26]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40]
 · 北京大观园 [36458]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90]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632.813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