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运用温热药以治疗阳气不足,水湿内停病证的治法。属治疗八法中的温法之一。具有温阳化气利水的作用,适用于脾肾阳虚、阳不化水、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痰饮等疾患。证见水肿,鼓胀,小便短少,胸胁胀满,眩晕,心悸,畏寒神疲,手足不温,口淡不渴,舌淡、苔白滑腻,脉沉等。常用药物有附子、干姜、桂枝等。代表方剂有真武汤、实脾散、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临床运用温阳利水法时,需根据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的方剂。如肾阳衰微、水湿内停,证见小便不利、肢体浮肿、四肢沉重疼痛、心悸、眩晕、宜温肾利水,方用真武汤;脾阳虚甚,证见水肿、胸腹胀满,宜温阳健脾利水,方用实脾散;脾阳虚弱、水气凌心,证见眩晕、心悸、胸胁胀满,宜健脾渗湿、温化水饮,方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温阳利水法常与其他治法配合使用。如水湿内停、阻碍气机、胸满腹胀,与行气法配合使用;水肿甚、小便不利,与利水渗湿法配合使用;脾气虚弱、气短乏力、纳少便溏,与健脾益气法配合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