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心阴不足,心失濡养,虚热内扰所引起的中医学证候。常见于心悸、虚劳、不寐、盗汗,以及西医学的心律失常、神经官能症、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结核病等疾病。
心主管血脉的正常运行和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离不开阴液的济养。若久病体虚,劳神太过,热病后期,情志不畅或经常动气动火,或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阴,均能耗伤心的阴液、内生虚热,影响心主血脉和藏神的功能,出现心阴虚证。以心悸而烦、失眠多梦与阴虚症状并见为辨证要点;心阴不足,心失濡养,虚热内扰为其基本病机。心阴受损,心失其养,心动不安,故心悸,必与虚热内扰心神所致的心烦、失眠、多梦并见。同时伴有颧红、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等阴虚内热的症状,并因虚热内蒸、阴液外泄而致夜间盗汗。
心阴虚证的治疗多用天王补心丹等以滋阴补心安神。由于心阴靠肾水的上济滋养,即水火相济,故治疗心阴虚证时,当佐以滋养肾阴的药物。若心阴不足以抑制心火,容易导致心火亢盛,而心火亢盛亦容易耗伤心阴,两者互为因果。但心阴虚证属于虚证,心火亢盛证属于实证,阴虚火旺为本虚标实,治疗时必须分清标、本而给予相应的方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