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心血不足,心失濡养所引起的中医学证候。常见于心悸、不寐、虚劳,以及西医学的心律失常、神经官能症、贫血等病。
心主血,若失血过多、久病体虚、忧思过度、暗耗心血,脾胃功能减弱,血之化源不足、心失所养,影响心主血脉和心主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均可形成心血虚证。以心悸、失眠与血虚症状并见为辨证要点,血不养心、血虚不荣为基本病机。心血不足,心失所养,故心悸怔忡;血不养心,心神不宁,则失眠多梦;血虚不能上荣头面,故见头晕,健忘,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血虚不能充盈脉道,则脉象细弱。
血属阴,心血虚证当隶属于心阴虚证,故阴血不足,二者往往相提并论,同有心悸、失眠、多梦等阴血亏虚不能濡养心脏的症状。但心血虚证又不同于心阴虚证,因面、唇、舌、脉、脑髓得不到血液的供养,故表现出来的面色无华,唇、舌色淡,脉象细弱,头晕,健忘等症也较阴虚为重。而心阴虚证除有阴血不足征象外,尚有内生虚热表现。
心血虚证的治疗以养心补血为法,常用养心汤等。由于心脾两脏在血液的生化和运行方面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补养心血时,常结合健脾益气法进行治疗,方如归脾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