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医疾病 >>中医疾病诊疗

脱疽
  发表日期:2020年3月10日  共浏览377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中医以疮肿深恶而致趾、指自行脱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科疾病。又称脱骨疽、脱骨疔、脱痈、十趾零落等。相当于西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生于20~40岁男性,早期以一侧足或小腿怕凉、疼痛、间歇性跛行为主症,后期出现坏疽。脱疽之病因系由寒邪或寒湿合邪致病,寒凝络脉,气滞血瘀,肌肤、经脉失养所致,瘀久化热,热盛肉腐,以致趾(指)尽脱。用温经活血、通络止痛、清热解毒等法治疗,可收较好的疗效。

脱疽之初发者,以下肢为多见。临床辨治常分5种证型:①脉络寒凝。患肢发凉、疼痛、间歇性跛行,可有麻木、酸胀感,患肢皮肤温度下降,皮色苍白或苍黄,中、小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舌质淡紫、舌苔白润,脉弦紧。治宜温经散寒、活血止痛,常用阳和汤加减内服。②脉络血瘀。除上述证状外,还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且夜间加重,皮肤颜色呈紫绀色或见紫褐斑,趾(指)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汗毛稍少,或肌肉萎缩,舌质青紫、有瘀点或瘀斑,脉沉紧或涩。治宜活血化瘀、通脉止痛,可用桃红四物汤加味内服。③脉络瘀热。患肢除间歇性跛行和持续性疼痛外,尚有灼热疼痛,遇热痛甚、遇冷痛缓、夜间痛剧;皮肤呈紫绀色,干燥,脱屑,光薄或皲裂,趾(指)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汗毛稀少或脱落,肌肉萎缩,中、小动脉搏动消失,舌质红或绛、苔黄,脉沉涩或细涩等。治宜养阴清热、通络止痛,以四妙勇安汤、桃红四物汤加石斛、泽兰、蜈蚣等内服。④脉络毒热。该病晚期趾(指)紫黯或色黑,皮肤溃破,疮面时流脓水,腐肉不鲜,痛如火灼、夜间痛甚,常抱膝而坐。严重者腐烂蔓延,可五趾相传,甚至上攻脚面,渐见肢节坏死、自行脱落、久不收口;并可伴全身症状,如发热,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绛、苔黄燥,脉细数等。治宜养阴清热、活血解毒,可用顾步汤加玄参内服,疮面常规清洁换药。⑤气血俱虚。疮面久久不愈,耗伤气血,肉芽呈灰白色如镜面,脓液少而清稀,并出现全身消瘦而虚弱,面色苍白,头晕心悸,气短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等。治宜调补气血,常用十全大补汤或人参养荣汤加减内服,疮面仍常规清创换药。

脱疽的发生与发展多与某些因素有关,因此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非常必要:①避免受寒湿,少吃膏粱厚味、辛辣煎炸之物,不吸烟,可降低发病率。②注意休息、营养,生活规律,情绪安定。③注意保暖,穿着舒适宽大的鞋袜,避免患足摩擦及挤压,并保持局部卫生。④节制房事。⑤除患肢有疮口的患者外,还可适当运动锻炼,以加强气血流通、提高疗效


Google
 
上一篇:四诊
下一篇:望面色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26]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40]
 · 北京大观园 [36458]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90]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15.625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