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医疾病 >>中医疾病诊疗

特定穴
  发表日期:2020年3月10日  共浏览214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中医十类针灸穴位的总称。十四经中若干具有特殊治疗作用,临床使用较多,在定位、作用和分布上明显相关的一些穴位。这些穴位经过特殊归类、命名而成各种不同的特定穴,包括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经八穴、下合穴;分布在胸腹、背腰部的背俞穴、募穴;分布在四肢躯干部的八会穴、经脉交会穴十类。

五输穴 指“井、荥、输、经、合”五类腧穴。有以下特点: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以治脏腑病为主,都归属于十二经,从肢端开始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向心性排列,都与五行相配属。在治疗上常用的方法:一是按《难经》所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来用;另一是按《难经》所说的“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来用,如肝(木)实证可在心(火)经上选属火的少府穴,肝虚证可在肾(水)经上选属水的阴谷穴。

原穴 本经气血流止之处,又是本脏气血流止之处,还是三焦的原气进入该经脉的部位。由于原穴是脏腑原气汇聚之处,所以原穴的变化最能反应脏腑气机的变化。近代研究也最多。

络穴 位于十四经穴别出络脉的位置上,为络脉所属。由于络脉联系表里经,所以络穴有约束、沟通表里经,使二经气血互相调节的作用,从络脉的变化上可以看出表里两经的变化。络穴常与原穴配伍,称为原络配伍或主客配伍。

郄穴 经脉之气深聚的部位。郄有空隙、间隙的意思,穴也有空隙、间隙的意思,可见郄穴十分强调间隙,说明郄穴的间隙比较狭窄而深,是经脉之气深聚的部位。在治疗上,阴经的郄穴多治血,阳经的郄穴多治气,阴经的郄穴多治瘀,阳经的郄穴多治通。郄穴常与郄穴配伍,称为双郄配伍;还常与络穴配伍,称为络郄配伍。

八脉交经八穴 指8条正经和奇经八脉相交会的8个穴位。皆处于四肢远端,所谓交会不是经脉的直接交会,而是以经气相应所产生的协调作用为主的交会。在临床上多采用上下配伍的方法,如公孙配内关、外关配临泣、后溪配申脉、列缺配照海。除了根据病情使用之外,还在灵龟八法和飞腾八法上使用。

下合穴 指六腑在下肢的合穴,是六腑的气机下注而形成的穴位,穴位与六腑之间有着直接的相连关系。主要治疗六腑本身的疾病,如痢疾为大肠病,故用大肠腑的下合穴上巨虚;泄泻为小肠病,故用小肠腑的下合穴下巨虚等。

背俞穴 指脏腑经气输注于腰背部的穴位,其特点是:穴位均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可以通过按压、循摸找到穴位的具体位置。主要治疗脏腑本身的疾病。

募穴 指脏腑的经气结聚于胸腹部的穴位。募穴在多条经脉上均有分布,但主要在任脉上,在阴阳经上均有穴位。治疗时多以从阳引阴或从阴引阳法进行选穴。使用上多与背俞穴配伍,称为俞募配伍,如心为五脏之一,属阴,故选属阳的背俞穴心俞治疗;胃为六腑之一,属阳,则选属阴的募穴中脘治疗。

八会穴 指脏、腑、筋、骨、髓、脉、气、血八者的经气,在运行过程中聚会的部位。可以治疗人体8个方面的疾病,以虚证和内热证使用较多。

经脉交会穴 指经脉交会处所形成的穴位,交会穴所属经脉称为本经,相交经称为他经。交会穴主要分布在头身部,一般阳经与阳经相交,阴经与阴经相交。至21世纪初已确认的交会穴名有108个。交会穴主治本经病,兼治交会经病。


Google
 
上一篇:痰火扰心证
下一篇:调和阴阳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26]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40]
 · 北京大观园 [36458]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90]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23.438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