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医疾病 >>中医疾病诊疗

尿血
  发表日期:2020年3月9日  共浏览192 次   出处:中华医学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中医血证之一。指小便中混有血液甚至血块的病症。又称溺血、溲血。由于出血量的不同,小便可呈淡红色、鲜红色或茶褐色。尿血和血淋均表现为尿中有血,排尿不痛或痛不明显称尿血;尿血而兼有小便滴沥涩痛称血淋(见淋证)。尿血证的预后,取决于引起血尿的原因及病情的轻重。一般预后较好。若形成癥积包块,则预后欠佳。

尿血的病位以肾和膀胱二脏为主,主要病机是热伤脉络和脾肾不固。热伤脉络有实热和虚热之分,脾肾不固有脾虚和肾虚的不同。临证时,须辨清尿血是外感还是内伤。外感尿血属实证,为感受邪热所致。起病急,多见发热恶寒,血色多鲜红或有血块,并伴有尿道热灼之感。内伤尿血无尿道热灼之感,血色浅淡,多属虚证,常由烦劳过度、耗伤阴精及热邪耗阴、正虚邪恋所致。起病较缓,一般先有阴阳偏盛、气血亏虚或脾肾虚衰的全身症状,其后表现尿血。脾肾不固所致的尿血,主要由饮食不节、劳伤过度、年老体衰及久病迁延等原因引起。

外感实火,治宜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内伤虚火,治宜养阴清热、凉血止血;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止血;脾肾亏虚,治宜健脾益肾、补气摄血。此外,在止血的同时,要注意活血化瘀的应用,以防留瘀为患。证治分类:①下焦热盛。证见小便灼热,尿中带血、色鲜红,心烦口渴,面赤,口舌生疮,夜寐不安,舌尖红,脉数。治宜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方用小蓟饮子加减。②肾虚心旺。证见小便短赤带血,头晕耳鸣,颧红潮热,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加入大小蓟、藕节、蒲黄凉血止血。③痨伤气阴。证见小便频急,尿血,血色鲜红,腰脊酸痛,潮热盗汗,手足灼热,口燥咽干,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治宜益气养阴、凉血止血,方用生脉散合车前叶汤。④脾不摄血。证见久病尿血,甚或兼见齿衄、肌衄,面色不华,体倦乏力,气短声低,舌质淡,脉细弱。治宜补脾摄血,方用归脾汤加减,可加入熟地、阿胶、仙鹤草、槐花等养血止血。⑤肾气不固。证见久病尿血、血色淡红,头晕耳鸣,精神困惫,腰脊酸痛,舌质淡,脉沉弱。治宜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方用无比山药丸加减,可加仙鹤草、蒲黄、槐花、紫珠草止血。


Google
 
上一篇:内伤发热
下一篇:捏积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26]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40]
 · 北京大观园 [36458]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90]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683.594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