俏色玉鱼鹰,是西周时的艺术精品,刘台2号墓出土。
玉鱼鹰身长5.2厘米,宽3.6厘米,厚0.6厘米。首部有钻孔,为两面钻。身躯正面微鼓,背面少凹。两面用粗、细阴线相结合的雕刻技法雕琢相同的纹饰。鱼鹰呈青黄色,玉质光洁细腻,体态刚劲,转头回首,长喙銜鱼,双翅阴刻卷云纹,收翅扬尾,双足尽收,背毛飞起,脚爪前伸,爪刻有四肢,似完成捕鱼的瞬间 。小鱼呈深褐色,挺身翘尾,头上翘,双尾,鳍饰阴线,呈奋力挣扎状。
此件作品采用浅浮雕勾勒平面玉块的手法,巧妙地利用玉材上的天然颜色,雕刻成两个色泽不同的动物。说明了玉匠们的高超技艺和独到的眼光及对生活观察的细致,把鱼鹰捕鱼的飞翔姿态和鱼落鹰口的挣扎姿态,惟妙惟肖地定格在这件长只有5.2厘米,宽3.6厘米,厚0.6厘米的小玉片上,是一件构思绝妙,形象优美,比例准确,生动传神的西周早期俏色艺术珍品;是一件雕刻精致,技法娴熟的不可多得的古代写真玉雕作品;通过鱼鹰首部中的钻孔,证明它同时也是一件十分难得的古代艺术装饰品,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商周时期的经济、手工业尤其是玉雕工艺具有重要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