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东北地区 >>东北民俗 >>节庆与祭典

关东庙会
  发表日期:2009年5月20日  共浏览522 次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庙会是民间的宗教性节目。性时东北各地都有许多庙宇,其中有供奉如来、观音、地藏的佛教封院,也有关帝庙、娘娘庙、城隍庙、药王庙等众多的道教观宇。每逢这些寺庙中所供神佛诞辰等重要纪念日,就是庙会的日子。

  庙会的规模有大有小。一般说,凡是庙院宽大、庙外宽敞,并处于四通八达、人口较为稠密之地,则庙会的辐射面广,规模也大。东北地区比较热闹的庙会,以农历四月为最多。其原因,一是这个月里庙内法事多。四月初八日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又称浴佛节、放生节。四月十八是娘娘庙会,四月甘八是药王庙会。另一方面,自正月过年后,至此时已有三个多月没有重要节日,而四月又正是东北各地风和日丽、春暖花开的时候,熬过漫长冬季的人们都想舒展一下筋骨和精神,所以逛庙赶会的热情自然也十分高涨。

  庙会的主体活动大致有三项:一是庙里的和尚、道士做“法事”、“道场”,即举行祭祀神佛的仪式,有的地方还扎成真人般的大小的神像托偶,举行游行式的祭典;二是善男信女们进香朝拜、许愿求福;三是借此机会进行的文艺和商贸活动。四面八方赶来的信徒加上逛庙会看热闹的人们,便构成了庙会人山人海的热闹场面。民国时期辽南大石桥娘娘庙、吉林北山大庙等处四月份的庙会,都有数以万计的人参加,在方圆几百里内远近闻名。

  赶庙会的人中,大多数都有拜神求福、去祸免灾的明确目的,而且依名庙供奉神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比如佛寺萨保佑自己和家人幸福安康、大吉大利。而去娘娘庙进香的人目的往往更加具体,娘娘庙所供主神,各庙有所不同。除泰山娘娘(碧霞元君)外,还有云霄、避霄、琼霄“三霄娘娘”以及送子娘娘、眼光娘娘、豆疹娘娘等多种名目。拜娘娘庙的大多数都是妇女,而她们最主要的心愿之一又是求子。因为在过去重男轻女观念根深蒂固的社会中,没有儿子几乎成了人生最大的不幸;而“连生贵子”、“多子多孙”、“子孙满堂”才是富人穷人都渴望达到的理想目标。因此,在“无子求子、有子求多”心理趋使下,往娘娘庙求拜的人也就特别从,其中也包括因娘娘“显灵”而喜得贵子前来谢恩还愿的。此外,由于旧时医疗卫生条件很差,患沙眼、天花等病的人很多,使得眼光娘娘、豆疹娘娘神像前也就有了诸多祈求治病和防病的香客,被视为能“包治百病”的药王庙神则朝拜者更多。以前东北经济文化发展较之关内相对落后,建庙和供神也很杂,不少庙宇都不止供一种教门的神。有的是儒、佛、道三教结合,有的是关公、观音、娘娘同供一庙,就是为了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招徕更多的进香者。

  赶庙会大多是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人成帮结伙地前往。民国时期,东北一些城镇在四月十八、二十八等重要的庙会日,机关、学校都放假一天,以方便人们前往。乡下的农民也大多放下手中的农活去赶庙会,四乡八镇聚集来的人,要吃、要住、要买东西、要看热闹,就为庙会提供了广阔的商机。逢有较大规模的庙会,经营各种饮食小吃的、卖鞋帽布匹的、抽签算卦的、卖丸散膏丹的、打把式卖艺的、卖日用杂货的、唱大鼓拉洋片的、卖民间工艺品的等等各类生意人、手艺人、江湖人都从四面八方赶来,使庙会成为民间经济文化活动的大舞台。事实上,一些影响较大的庙会既有民间自发的因素,也有当地政府或有关团体的推动。大型的庙会往往都不只进行一天,而是提前一天或两天就开始形成氛围。戏班子早早就来搭台,连演几天酬神大戏;生意人也有庙院周围支起帐篷挂出招幌,准备连发几天好财;地方的官府自然也要派人维持治安、收地皮税。如此一来,使得庙会“正日子”之前有序幕,之后有余波,中间有高潮,无论是官的民的、买的卖的、虔诚的悠闲的,都能自得其乐,满意而归。


Google
 
上一篇:"二人转"
下一篇:渔猎民族的"萨满"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27]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08]
 · 北京大观园 [36239]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1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4月29日 星期一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328.125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