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国内目的地 >>福建省 >>福建民俗风情

泉州民俗文化
  发表日期:2010年2月2日  共浏览327 次   出处:北方旅游信息网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与注重形式、理性和偏爱整齐划一的传统文化心理有关,中国人对发式的态度,曾是非常慎重和严肃的,甚至把它纳入礼法统辖的范畴。古代儿童“垂髻”,让头发自然下垂;稍长“总角”,把头发束为左右两结;成年时,女子束发穿笄,男子结发加冠。清代发式与政治挂钩,男子被强制剃发留辫。民国建立,剪辫留发,其时泉州人的发式,有平头、光头、分发(发分左右,有“二八分”和“三七分”两种),“满堂发”(全发后梳)至颈剪齐)等等,幼童留护卤发。清末民初的女发式,幼女留双短辫,少女梳单长辫,成年妇女挽发髻。泉州有一位熟悉闽南风俗人情的艺术家叫张春霖,在他所作的泉州民俗画中,有一幅是《泉州民间妇女头髻》,形象地向我们介绍了曾流行于泉州民间的崇武头、蟳埔头、辫子头、包子头、打结头、目镜头、面干头、鲍鱼头、扁针头、双鱼头、粗脚头,信杯头等十几种妇女头髻。抗日战争时期,推行“新生活运动”,男学生一度推行剃光头,女学生则剪短发。
    新中国成立后,发式变化不大。开放改革,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爱美本性,人们对自己的头发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更舍得掏钱。以前仅见于“番客婶”的烫发,自80年代以来已成为泉州女子追求的新潮,连老年妇女也不甘落后。女发式各取所宜,或齐耳短发,或披肩长发,或扎“马尾巴”。青年男子亦讲究发式时髦,80年代流行游泳发、短披发,长鬓发,烫发也时有所见。
    自古以来,饰品为女性所重。爱美的泉州女,盛行戴花之俗,有鲜花,也有绢花,花色以红、白、黄为多,喜庆时须插红花。头饰有笄(簪)、钗等。耳饰有耳坠、耳环、耳钩、耳柱等。项饰有各式项链,以及胸饰,手饰有戒指、手链、手镯。足饰有脚环、脚链,上述饰品多为金、银、玉等所制,男于亦有戴项饰、手饰,足饰一般为儿童所佩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倡朴素,再加上50年代未的“献金”运动,销金匿玉,金、银、玉饰品遂逐渐敛迹。至80年代,重新兴起饰品热,男女佩带戒指、项链者,为前所未有。佩金带玉,不仅体现了一种传统的审美观念,而且还蕴含着避邪趋吉的潜在意识。


Google
 
上一篇:泉州民俗文化—除夕
下一篇:泉州民俗风情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77]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78]
 · 北京大观园 [36512]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447]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8月22日 星期五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46.875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