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华东地区 >>上海 >>上海民俗风情

丧葬习俗
  发表日期:2010年1月22日  共浏览842 次   出处:北方旅游信息网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旧时以棺木浮厝居多。丧事仪式有繁有简,丧家料理丧事,既要根据经济条件,又要遵循当地的风俗习惯。一般通行的仪式有下列几种。

  报丧:人死了以后,向亲友报丧,青西地区叫“报禄”,上层人士及富裕家庭称“讣告”。报丧者须报死者的病缘、临终时辰及大小殓时日等。

  开丧:死者家属,披麻带孝,男穿白外套(长衫),女穿白布衫、裙,一般亲戚束白布带。死者入殓,男穿蓝袍、黑马褂,戴红顶瓜皮小帽;女穿红袄、红裙,外披绣花披风或绣花衾。旧时多讲究死者衣领,大户人家一般7—9个领头(件)。棺木做成后,开始小殓(着衣、整容)、大殓(安放殉物、尸体入棺)、举殡(出丧)等仪式。有的子、婿还请僧尼、道士念经,以示孝心。

  做七:人死后,每7天为一个“七”,自头七至七七,逢七悼念,至49天才告“终七”。五七最隆重,丧家必延僧人或道士做佛事,超度亡灵,并设奠受吊。

  接眚:在死者亡后9—18天内,由道士按生卒时辰算出“接眚”的具体日期。据说接眚就是“亡灵回家”一次,故丧家为死者准备床、被及几样菜肴,门上挂纸元宝,祭毕焚毁,意为“亡灵还阳”。

  安葬:也称“落葬”,也有叫“做风水”。旧时葬期不定,贫者棺薄须速葬,富者棺厚而迟葬。安葬前先选定坟地,再请风水先生定“风水”。“风水”吉否全凭堪舆者(风水先生)的论断。安葬那天,把棺柩放入坑内,子女在棺上掩盖黄泥土或由泥匠砌成半圆形成墓,墓周植松柏若干。过去富贵或官宦家族,独家建立词堂,安放棺柩,备子孙春秋祭祀。也有在祠堂前建牌坊,仅赵巷地区有7处。牌坊的匾石上面刻着死者的职衔姓名,女的还有贞孝节烈等旌表字样。此外,还建墓碑等标志,碑上有碑文和职衔、姓名等字样。

  解放后,破除了封建迷信的丧礼,实行丧事简办。人死后,先报丧或讣告。参加丧礼的人都佩黑纱,亲属穿白衣,向遗体告别或开追悼会。火化后,将骨灰盒安放家中,择适当时间入葬。城镇居民一般将骨灰盒寄存在火葬场或入葬在公墓。


Google
 
上一篇:喜庆风俗
下一篇:青浦的称谓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76]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78]
 · 北京大观园 [36512]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447]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8月21日 星期四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664.063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