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是我国古代独特的建筑形式之一,多以褒美颂德为主,历史渊源久远。金声玉振坊为石质三间四柱冲天式,高5.60米,长13.50米。柱八角形,前后抱鼓石夹抱,柱头仰莲座,柱顶有圆雕鳞甲独角兽,明间稍高,两次间对称递减。
金声玉振坊建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金声玉振”四字为明代巡抚胡缵宗手迹,坊上有平面浅雕云龙戏珠,柱顶各设圆雕“辟邪”一只。坊后有一座单孔石桥,名为“泮水桥”。此桥建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
“金声玉振”四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意思是说,孔子集圣贤之大成,始终而一。“金声”原意是指我国古代乐器“钟”发出的声音;“玉振”原意是指我国古代乐器“磬”发出的声音。在古代奏乐时以击“钟”为始,击“磬”为终,金声玉振的原意为一首完善的乐曲。孟子将孔子的思想比喻为“一首完美无缺的乐曲”,在这里借用孟子话语,表达孔子思想尽善尽美,集古圣贤之大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