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文旅中国 >>文旅江苏

道教音乐 扩展(茅山道教音乐)
  发表日期:2022年5月22日  共浏览103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道教音乐 扩展(茅山道教音乐),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以句容茅山道院为核心,向南京、上海、浙江、安徽等临近地区辐射,影响之广已扩至港澳台地区以及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茅山道教音乐源于秦汉,成于齐梁,兴于隋唐,盛于宋元,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它是茅山斋醮法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宗教信仰、颂扬道教上清派教理教义的重要手段。
东晋时,第一代宗师魏华曾于茅山亲授道经《上清经》。第七代宗师陆修静又撰写了大量的茅山道教音乐曲牌;其弟子、上清派第九代宗师陶弘景潜心茅山40余年,在继承前人道法的基础上总结发展,奠定和确立了茅山派道教科仪及道教音乐。隋唐时,该音乐又得到了皇室所敬重的茅山道士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等宗师的竭力推崇而名声大振,到宋元两代又倍受宫廷宠爱。该音乐在道院为师徒传承方式:一方面与醮仪结为一体,表现了浓郁的宗教色彩;另一方面又集宫廷音乐、文人音乐与民间音乐之大成,显示了强大的社会教义功能,起到了“济世利民、修道积德、消灾延寿、维护生态、净化心灵”等教义目的。其代表性曲目有:《啸咏朱陵府》《卫灵咒》《华夏颂》等。在调性上五调皆用,无偏爱羽、角调倾向;在行腔上高亢有力,曲调居“刚”,与苏南其它地区有着明显区别。它对于研究我国道教音乐的形成与发展、我国民众的宗教信仰与风土礼仪等,都具有着重要价值。

Google
 
上一篇:薅草锣鼓 扩展(金湖秧歌)
下一篇:洪泽湖渔鼓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71]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26]
 · 北京大观园 [36258]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38]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6月1日 星期六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07.813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