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迦派的禅思想
萨迦派是藏传佛教的一大教派,它对禅思想也多有论述。萨迦派的特殊教法为“道果见”,它的佛性论与前二者一样,也是属如来藏系统。萨迦派认为:
直指本元俱生智。此智非泛指唯认识总相的自心及迷现之心,而是要认识在因位时的明空双运、远离迷乱之心。此于显密经论中,名曰清净心、如来藏、本性光明心、心金刚等。[25]
萨迦派的佛性称为“本元俱生智”,是指远离迷乱的因位清净之心,明和空是佛性的二分——相和体,“明乃心的性相”、“空乃心的自性”。[26]此佛性也在众生心中,从本以来就是人心的本质,它本身不存在生死和涅槃、清净和污染、无明与智慧的区别,但众生却要安立种种虚妄分别,因而不能彻见佛性。如能契会此本心,则可引生利益。萨迦派说:
自心所现迷乱的俱生之心,则为客尘轮回,是它的所净,也是它的自性。此与本心,无始以来即为助伴,从前未能认识之俱生智则为涅槃,此二从本性上不可分别,是为无别。如是故名因生死涅槃无别。若契会此远离能所二取的自心,平等住于明空双运之见,此则承认去名为道位生死涅槃无别。[27]
自心分二:一是无始以来的迷乱之心;一是无始以来的俱生智慧。然二者是没有分别的,迷乱之心无始以来就与自性相伴,它本身就是清净自性,未体会前二者的无别,称为因位生死涅槃无别;若契会自心无二,没有取舍,平等安住于明空双运,因此觉见,则称为道位生死涅槃无别。道果最高的见,就是轮回涅槃无别之见。此观点也与禅宗一样自心有真妄轮涅,两者是一体二用,悟即涅槃,不悟即轮回。要获得明空之见,则须顿悟。顿悟分二:
初觅的此心,指点此心为明空双运。次于明空双运中直指体认本元俱生智慧之心,乃观其义而为修习。[28]
修习虽分两个层次,然二者都是直指,实为顿悟。第一层次悟此心为明空双运,第二层次于明空双运中直指本元之心。明空虽为佛性之两分,但修法时应具备二者都不执着的见地,萨迦派有句名言叫做“是执则非见”,意思是说不管是有或无、生死或涅槃,凡有执着即不能彻见从本以来即存于心中的佛性。因为佛性从本以来即是无生,且心性的明空双运也是离绝言诠的,如用心识去思维佛性,则成虚妄分别,因此在修持心性的明空本性时要在毫无牵挂、无有用心、无所作为的氛围中宽松任运而住,才能达到无执的境界。这与内地禅思想中因诸法真理离有绝空,只要摄心不散,不起任何思虑,无分别住,就可以与佛性自然契合的说法是相一致的。萨迦派说:
中则放任,于所见上心放任宽松而住,则以一切执著由自然解脱之门而随持之,最后或安然而住,或仍其本分……此则一切法自然归于无实,生起顿悟一切法的奥义。[29]
此“中”指萨迦派显教见方面修持的“中破我执之见”之“中”。“破我执”的方法是宽松任运之法,因执著本来无实,则它自然而灭,从而顿悟一切法的究竟之义。最后“破一切见”的修法为:“既抉择诸法无实后,即心念无实的执相部分,亦属应断。”[30]意即心中不存在任何念头,连“空无实有”之念也不应有。这即是禅思想的全无所许、无念无住的观点。它所说的“中”、“后”两悟,也同于禅宗的“小悟”、“大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