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华北地区 >>承德市 >>承德美食

承德特色小吃
  发表日期:2009年8月16日  共浏览1098 次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1.
豆渣糕
特点:甜美适口,有浓厚的豆香味。
  豆类是承德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当地居民善于就地取材,粗粮细做,创造了许多具有山区特色的风味食品。豆渣糕就是其中的一种。民国初年,承德街的回族居民中,以经营豆渣糕为生的不下十余户。由于老人和儿童特别爱吃,所以豆渣糕始终畅销。
  制作方法
 〔原料〕粘米面1500克,绿豆750克,澄沙粉400克,红糖335克,木樨25克。
 〔工艺〕
  破渣:将绿豆挑净,碾成豆瓣,用开水冲泡,挑出豆皮,放在锅内蒸到开花后,晾在盘子中备用。
制馅:用开水把红糖化开,冲泡澄沙粉,加入木樨拌匀为止。
  成型:开水烫面并和好,做成窝头状蒸熟,再和成面团并加人凉开水,使其表面光滑;将面团揪成小剂,压扁,包人澄沙馅,做成鸭蛋状,放人豆渣盘中滚动,沾匀豆渣即成。
2.
承德豆汁
特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清代,承德街有数十家制作粉条(粉丝)的作坊,满族居民及穷困潦倒的八旗子弟常去粉房购买豆汁,后来汉族的穷苦人家也常以豆汁作为早晚的主食。久而久之,豆汁便成为承德的一种大众化食品。
  民国年间,卖豆汁的多在街头设摊或推车叫卖。如今,在承德市区街头巷尾的小吃摊上仍可买到豆汁。
  豆汁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粗纤维等,常食可助消化、增进食欲,软化血管,降低血压。
  制作方法:
 [原料]绿豆、白矾、小米面、细粉条、羊尾油(或肉丝)。
 [工艺]
  磨制:将绿豆洗净,泡胀后捞出,再洗一遍,勾兑清水,爆磨磨制成浆。
  沉淀:将磨好的浆汁放人港中,加白矾、清水少许,搅拌均匀;静止20分钟后,将清水淘出,中河的一层便是豆汁,底层是精淀粉。
  成型:对豆汁进行发醉处理,然后人锅加水熬制。
  熬制:熬豆汁前先用羊尾油或肉丝烹锅,倒人豆汁后,加人小米面和细粉条。吃时,佐以各种咸辣小菜、火烧等。
3.
片粉
特点:汁红粉白,恰似玉石镶嵌一层玛瑙,诱人食欲,吃起来滑润利口,酸辣香咸兼备。
  片粉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小吃。在承德,制作片粉始于民国初年,卖片粉的大多挑着挑子沿街叫卖,冬春两季最为常见。担子的一头挑着两个小方凳和刷碗的小锅,另一头挑着两个热火锅,一口锅内放卤,一口锅中放片粉。
  制作方法:
 [原料]凉粉、豆皮儿、豆片儿、蘑菇丁、鸡蛋、味精、酱油、蒜泥、辣椒油、韭菜、香油、醋。
 [工艺]把凉粉块切成4厘米长0.5厘米厚的长条,放在热水锅中,坐于文火上;吃时,将片粉捞入碗中加热卤。
  热卤的做法是:把水煮沸后,放入豆皮、豆片、蘑菇丁、鸡蛋、味精、酱油、蒜片等,再加水淀粉勾兑即成。另备蒜泥、辣椒油、韭菜、香菜、醋等,食用时可根据本人口味选用佐料。
4.
漏面鱼
特点:色白而形似蝌蚪,清凉爽口,是夏季应时小吃。
  漏面鱼是清代乾隆年间,由迁人热河的山西人传人承德的一种小吃。制作漏面鱼可用绿豆粉、白面、荞面、莜面、小米 面、玉米面等。其中尤以绿豆粉压制的漏面鱼最受人们欢迎。
  制作方法
 [原料]绿豆粉500克,水2500克,麻酱、盐水、香菜、食醋、水萝卜丝、荞面、蒜水适量。
 [工艺]
  制坯:将绿豆粉用水调成栩状。
  熬制:锅内加水,烧至将要烫手时,徐徐兑人绿豆粉糊,边兑边搅拌均匀,再放人少许荞面或白面,三开三搅(见四周起泡时再搅动);搅完第三次后,盖好盖,用文火挠烧半小时再搅,勿使煳锅,见糊呈稠状时停火;在另一个锅内放人凉开水,锅上架好槽床,将淀粉糊倒对人槽床,慢慢地挤压成蝌蚪状,过水后捞出即成;食用时,撒上盐水、麻酱(或香油)、醋、蒜水、芥末、水萝水丝、香菜即可。
5.
马家煎糕
特点:香刮利口,酥软不腻,是老少咸宜的风味小吃。
  承德地区盛产黍米,用黍米面制作的煎糕是承德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民国年间,卖煎糕的多在街头摆摊或挑担沿街叫卖。如今,煎糕已成为承德市畅销的大众方便食品之一。
  制作方法:
 [原料]以黍米面(或江米面)为主,澄沙、自糖、红糖、枣泥、青红丝、玫瑰适量。
 [工艺]
  制坯:将纯黍米面用温水和好,做成面团,上屉蒸40分钟,成糕后出锅放在盆里,手蘸凉开水反复揉,然后团成面团,拍成饼片。
  和馅:在澄沙或枣泥中加白糖、玫瑰、青红丝,和匀成馅。
  煎烙:把馅包在饼皮里拍成饼,上铛煎烙,随时刷油,直到表面成硬黄色的皮时,装盘即成。
6.
马家切糕
特点:热吃撒上红、白糖。粘软可口,味道甜美,晾凉后可切成小块食用。
  “切糕”是在年糕的基础上精制而成的,在承德已有100多年历史。承德的切糕以“马家切糕”最为驰名。马家从祖辈起就以卖切糕和各种风味小吃为业,所叔切糕用料考究,风昧独特,堪称粘米风味小吃之首。
  制作方法:
 [原料]大黄米面5000克,小枣1000克,赤小豆1000克。
 [工艺]文火上置瓦甑,甑底放水,上置箅子和屉布,先撒上一层小豆,再撒上一层粘米面,最上面撒一层枣,盖严盖,以猛火烤蒸30分钟,再以文火蒸10分钟即成。
8.
荞面蒸饺
用料:荞麦面500克,羊肉馅200克,豆腐50克,水发粉丝50克,葱末25克,姜汁5克,香油25克,酱油15克,花生油5克。
做法:(1)花生油放入炒锅内烧热,放葱花爆香,再将豆腐,粉丝切碎煸炒,稍凉时,同羊肉馅,姜汁,香油,酱油一起拌成羊肉馅;
(2)将荞麦面用开水(边加水边搅拌)和成面团,揉匀,揪成15克左右1个剂,擀成圆皮,包成饺子,上屉蒸30分钟即可。
9.
抡饼
特点:松软有丝窝,香甜可口。是既方便又实惠的大众化食石品
  抡饼是承德地方传统风味小吃,主要原料是谷米。据《热河志·物产》记载:“脱谷则谓之小米。今热河所产色黄,赤表,山东河南种,白者北地种,又有黑谷种出辽东,人间亦种之。俗称谷者为凉谷米,红壳者为黑米。”抡饼就是用小米磨面加工成的一种饼食。
  制作方法:
 [原料]小米500克,面肥、碱适量。
 [工艺]
  磨面:选用无杂质的上等小米,用水洗净,控干,磨成粉,过细箩去粗渣待用。
和面:将磨好的小米粉用热水调成面糊,加入面肥,待发酵后,用碱调至无酸味。
  烙制:将饼铛放在旺火上,用勺舀面糊在铛上烙,每次烙一张,每张大约100克,两面烙成金黄色即成。
10.
南沙饼
南沙饼用精白面、白糖、植物油、苜蓿、桃仁、瓜子、青红丝等为原料制成。当时清朝皇帝命避暑山庄的御厨房大量制作南沙饼,供给往返的蒙古王公当干粮,因为这种糕点可以久存,便于携带。

        据说当时山庄的御厨房忙不过来,就请地方饭馆帮忙,这样便成为地方流行食品,现在承德许多饭馆都有南沙饼供应。

Google
 
上一篇:承德名菜菜谱
下一篇:承德名小吃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2]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0]
 · 北京大观园 [36397]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1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35.156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