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运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治疗瘀血病证的治法。属理血法之一。活血化瘀法具有通畅血脉、消散瘀滞、调经止痛的作用。因为血液运行周身,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皆可能因瘀血而发生病变,所以活血化瘀法适用的病证范围很广,如瘀阻于心所致的胸闷心痛、口唇青紫;瘀阻于肺所致的胸痛咳血;瘀阻于肝所致的胁痛痞块;瘀血乘心所致的发狂;瘀阻胞宫所致的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经色紫黑有块或见崩漏;瘀阻于肢体所致的局部肿痛青紫;瘀阻于脉络所致的半身不遂等。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如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丹参、蒲黄、乳香、没药等。代表方如桃仁承气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等。
活血化瘀法常与补气、养血、温经散寒、清热、行气、攻下等治法配合使用。如气有推动血行的作用,气虚推动无力,血行瘀阻,需配合补气法,方如补阳还五汤;瘀血兼血虚时,需配合养血法,方如桃仁四物汤;寒客血脉,血行凝滞,需配合温经散寒法,方如温经汤;血热互结,血行瘀积,需配合清热法,方如四妙勇安汤;血热互结于肠胃,需配合下法,方如桃仁承气汤;气滞可导致瘀血,瘀血则气行不畅,故活血化瘀法常与行气法配合使用,方如血府逐瘀汤。
临床注意:①瘀血证有轻重,治疗应选用不同方药治疗。②祛瘀过猛易伤正,在使用活血化瘀法时,常辅以益气养血之品,使祛瘀而不伤正。③活血化瘀能促进血行,故凡出血证、妇女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当慎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