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医疾病 >>中医疾病诊疗

和法
  发表日期:2020年3月10日  共浏览183 次   出处:中华医学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中医临床运用寒凉、温热、辛散、补益等不同功效的药物配合使用,以达到疏通表里、和解寒热、调理脏腑等作用的治法。属治疗八法之一。适应范围很广,如外感少阳证、肠胃不和、肝脾不和以及疟疾等病证,证见寒热往来、胸胁胀满、胁肋疼痛,默默不欲饮食、恶心、呕吐、心下痞满、肠鸣腹泻、腹痛、月经不调等。根据不同的病证,和法的具体运用也不同,常用的治法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和解肠胃等。

调和肝脾是用疏肝、健脾的药物治疗肝脾不和的治法,适用于肝气犯脾及肝郁脾虚之证,证见胸胁胀满、胁肋疼痛、腹痛腹胀、肠鸣腹泻、神疲食少、妇女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等。常用柴胡、枳实、芍药、当归、陈皮、白术等药。临床上根据不同的证候选用不同的方剂。如证见脘腹疼痛、泄泻或痢疾后重者,用四逆散透解郁热、疏肝理脾;证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者,用逍遥散疏肝解郁、健脾养血;证见肠鸣腹痛、大便泄泻且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弦缓者,用痛泻要方疏肝补脾。

和解肠胃是用温中、清热药物治疗肠胃不和的治法,适用于邪犯肠胃、寒热挟杂之证,证见脘腹痞满、恶心呕吐、肠鸣腹泻或腹痛、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常用半夏、黄芩、黄连、干姜、党参、甘草等药,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调整胃肠功能。代表方如半夏泻心汤。

运用和法临床上应注意:①病邪在表、未入少阳,或邪已入里,或劳倦内伤、饮食失调、气血虚、脏腑虚极之寒热等不宜用和解少阳法。②脾胃虚弱所致的脘腹痞满,恶心呕吐,腹泻等不宜用调和肠胃法。


Google
 
上一篇:寒湿困脾证
下一篇:滑脉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24]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38]
 · 北京大观园 [36454]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8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757.813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