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奇经八脉之一。首载于《内经》,散见于《素问·痿论》及《灵枢·经别》。《难经》将本脉整理后归入奇经八脉。晋代《针灸甲乙经》将本经脉与其他经脉所交会诸穴载入。元代滑寿所著《十四经发挥》及明代李时珍所著《奇经八脉考》对本经脉有较为详细的载述。“带”即有束带之义,因其围身一周,统束诸经而得名。
带脉正当脊柱第十四椎(第二腰椎)处,行向两侧而出于季胁(季肋部),向下会足少阳经而达前阴(宗筋),两侧之本脉合于此,故为围身一周,状若束带(见图)。本经引致的病候有腹满,腰部纵缓而寒凉如坐水中一样,带下病及下肢痿软无力等。本经脉交会穴有带脉、五枢、维道(足少阳经),共3穴,左右共6穴。
带脉循行线路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