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医疾病 >>中医疾病诊疗

补心
  发表日期:2020年3月10日  共浏览228 次   出处:中华医学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中医临床治疗心虚证的方法。属治疗八法中的补法之一。在中医学中,心主血脉,心藏神。心虚证常表现出神志和血脉方面的异常,如心悸、失眠、健忘、多梦、胸痛、脉细弱或结代等。补心能使心有所养,心主血脉、藏神的功能恢复正常,心虚证得以消除。常用的补心药物有人参、党参、黄芪、当归、酸枣仁、柏子仁、麦冬等。

根据心虚证有心气虚、心阳虚、心阴虚、心血虚等不同表现,补心法的具体运用可分为补心气、补心阳、补心血、补心阴:①补心气。适用于治疗心气虚证的治法。证见心悸气短、活动时加重,兼见面色㿠白,神疲体倦,自汗少气,舌淡、苔白,脉细弱或结代。常用养心汤治疗。②补心阳。适用于治疗心阳虚证的治法。证见心悸气短且活动时加重,兼见畏寒,肢冷不温,面色滞暗,心胸憋闷或作痛,舌淡或紫暗而胖嫩,脉细弱或结代。常用保元汤治疗。如心阳虚脱,证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脉微欲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等。需急予回阳救逆,常用参附汤治疗。③补心血。适用于治疗心血虚证的治法。证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眩晕,兼见面色不华、唇舌色淡、脉细弱等。常用四物汤加酸枣仁、柏子仁、茯神治疗。④补心阴。适用于治疗心阴虚证的治法。证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兼见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常用天王补心丹治疗。

心气虚证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心阳虚;心血虚可导致心阴虚。而且,由于疾病的发展变化可出现心的气血双虚或心的阴阳俱不足等病证。临床上常根据具体证候将几种补心法结合起来使用。补心法还常与其他治法配合使用。如脾气虚弱、血之化源不足,导致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宜与补脾法配合使用,方用归脾汤。心阳不足,阳虚水泛,水气凌心,证见心悸眩晕、胸脘痞满、形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水肿、恶心吐涎等,补心阳宜与行水法配合使用,以温阳化气行水,方用苓桂术甘汤。证见心气虚,推动无力,心脉瘀阻,心痛时作,心悸,胸闷,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宜补心气与活血法配合使用,方用桃红四物汤加黄芪、党参等。

临床上凡因痰浊、瘀血、热邪所引起的心悸失眠、多梦、胸痛等病证,不宜使用补心法。


Google
 
上一篇:养阴清肺
下一篇:补阳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25]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39]
 · 北京大观园 [36457]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8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88.281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