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较长时间食欲不振,甚则拒食为特征的儿科病证。1~6岁小儿最多见。一般预后良好,但长期不愈可转为疳证。中医治疗以调和脾胃为主。
厌食多因平素饮食不节或喂养不当,或长期偏食、损伤脾胃运化功能所致。小儿饮食不知自节,若片面强调高营养滋补食物或乱喂杂食,或进食不定时、饥饱无度,便可导致胃纳不佳、脾失健运、脾胃不和而成厌食之病。脾失健运者,证见面色少华,不思饮食,或拒进饮食,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脉弱。治宜和脾助运,常用曲麦枳术丸为主方。如证见口干多饮而不喜进食,皮肤干燥而不润泽,大便干结,舌质偏红、舌苔光剥少津,脉虚细,则为胃阴不足,治宜清养胃阴,常用养胃汤为主方。如精神不振、面色萎黄,除厌食、拒食外,若进食稍多或进食较难消化食物,则大便夹有不消化残渣或大便不成形,容易出汗,舌质淡,脉象虚细,常须健脾益气,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