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伤寒六经病中某一经病证未愈又出现另一经病证时的称谓。并病是对六经病传变的补充,反映了疾病传变过程中的复杂情况。常见有太阳阳明并病、太阳少阳并病等。
太阳阳明并病
太阳经证未愈,病邪传入阳明经,兼见阳明病证候。多因太阳病发汗不彻以致表邪不得外泄,反内传于阳明。若邪热尚怫郁在表,不恶寒,微汗出,四肢或腹中疼痛,按之无固定之处,面色红赤,烦躁短气,为太阳表证未解,又见阳明里热。治宜小发其汗,兼以清里,可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散寒疏卫、和营清里。若太阳病已罢,邪热全入阳明,里热蒸腾、大便燥结形成腑实,甚至热邪上扰神明,证见潮热、手足汗出、大便难、谵语等,则宜以大承气汤通下阳明实热。
太阳少阳并病
由太阳之邪未罢传并少阳经所致,既有头项强痛的太阳表证,又有目眩、心下痞硬等少阳半表半里之证。治疗可用针刺法,取穴大椎、肺俞,以泄太阳之邪;并刺肝俞,以泻少阳之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