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法。熏和洗是两种不同的外治法,因临床经常同时应用,所以又合称熏洗法。
熏法是借助药物燃烧或煎煮后的烟气或蒸气的热力防治疾病的方法。熏法具有疏通腠理、流畅气血、杀虫止痒、消肿止痛、化腐生肌等作用。熏法应用范围甚广,适宜各科病症,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熏法。常用的有熏烟法、熏蒸法和重吸法等。应用熏法时,须注意防止烫伤。呼吸严重困难时,避免长时间使用熏吸法,以免窒息。
洗法是将药物煎煮后,用药液淋洗、浸泡、湿敷治病的方法。洗法有疏风散寒、化湿活血、行气、通经活络的作用。适用于疮疡肿毒、皮肤疾患、肛裂、脱肛、痔疮、眼病、关节肿痛、跌打损伤等。临床常用的洗法有淋洗法、坐浴法、浸渍法、溻渍法(罨法)、漱口法、洗眼法、药浴法等。
临床应用洗法时应注意:①洗药药汁温度应适宜,用于关节肿痛、跌仆损伤时,药汁温度可略高,但以不烫伤皮肤为度。②洗涤时,应避风保暖,以免感冒。③洗后不必用清水洗净,待其自干,保持药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