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运用具有泻下作用的药物通泻大便,逐邪外出的治法。又称泻下法。属治疗八法之一,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和寒积,以及祛瘀的作用。适用于胃肠实热内结或寒积、宿食积滞、水饮、痰湿、瘀血等停留体内的里实证。证见大便秘结、腹痛胀满、发热、鼓胀、水肿等,以及肠痈、痢疾等。由于里实证的病机有热结、寒结、燥结和水结的不同,以及患者的体质有虚实的差异,因此下法的运用相应地又分为寒下、温下、润下(润肠通便)和逐水等法。由于里实证的病情有轻重缓急之别,下法又有峻下、缓下之分。
下法常与其他治法配合使用,若里实证兼正气不足则用攻补兼施,兼表实证一般用解表攻里法,兼少阳证则用和解攻里法,兼火热证则用清热通下法。解表攻里又称表里双解,是下法与汗法配合使用的治法,具有解除表邪、泻下通便的作用,适用于外有表邪里有实积的证候,证见发热、恶寒、腹胀痛、大便秘结等,代表方剂如厚朴七物汤、防风通圣散。和解攻里是下法与和法配合使用的治法,具有和解少阳、泻热通便的作用,适用于少阳病兼里实热证,证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呕吐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满而硬、大便秘结或胁热下利等,常用方剂如大柴胡汤。清热通下是下法与清法配合使用的治法,具有清热通便的作用,适用于上焦、中焦热邪炽盛之证,证见烦躁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舌边红苔黄腻、脉数实有力,常用方剂如凉膈散。下法还常与祛痰、驱虫、活血等法配合使用,分别治疗癫狂、虫积、瘀血等病证。
临床上应注意:①表邪未解、里实不甚时应先解表,待表证缓解、里实已成时方可泻下。②表里俱实,当用解表通里法。③年老、体弱、产后、孕妇、久病、虚证等兼有大便秘结或水肿鼓胀实证,慎用下法;若必须用下法时,应配合益气、养血、养阴生津药同用。④下法易伤胃气,不可泻下过度,不宜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