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医疾病 >>中医疾病诊疗

心阳虚证
  发表日期:2020年3月10日  共浏览361 次   出处:中华医学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因心阳虚衰,温运无力,虚寒内生所引起的中医学证候。常见于心悸、胸痹、奔豚气及西医的心律失常、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等疾病。

心阳虚常由心气虚证发展而来,以心悸怔忡、胸闷或痛与阳虚症状并见为辨证要点。心阳虚衰,温运无力,虚寒内生为其基本病机。心阳受损、温运无力、心动失常,故心悸怔忡;阳虚则生寒,寒凝经脉、心脉痹阻、胸阳不展,所以心胸憋闷或作痛,甚或面唇青紫、舌质紫暗;阳虚寒凝,脉气不相接续,则脉结代;畏寒肢冷、面色苍白、气短冷汗、舌淡胖苔白滑、脉象沉弱皆为阳气虚寒之象。因汗为心液,若心阳虚进一步发展到心阳暴脱,不仅心液随之外泄而大汗淋漓、肢体温度亦由寒凉变为厥冷,而且宗气大泄,不能助肺以行呼吸,出现呼吸衰微;更因阳气虚脱,心神随之涣散而致神志模糊,甚则昏迷;脉微细欲绝,为心阳衰亡之象。由于心阳本于肾阳,所以互相影响:肾阳虚衰,水气凌心时,可致心阳亦虚;而心阳虚亦能损伤肾阳,出现尿少、水肿等症。

心阳虚证的治疗以温通心阳为法,常用桂枝甘草汤合人参汤。若心阳暴脱,急以参附汤之类回阳救逆。


Google
 
上一篇:胃脘痛
下一篇:辛凉发汗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25]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39]
 · 北京大观园 [36457]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8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49.219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