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病证。指妇女妊娠5~6月以后,腹部明显小于孕月相同的正常孕妇,胎儿存活但生长迟缓者。与西医所称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的临床表现相似。本病总为虚证,以血虚和肾虚最为常见。
胎儿寄居于胞宫内,生长发育全赖母体脏腑精血的滋养,如果孕妇饮食起居不慎,或劳倦过度,损伤脾胃,导致精血生化乏源,不能滋养胎儿,胎儿缺乏母血营养,虽能存活,但生长发育迟缓;亦有孕妇素体阳气不足,孕后又过食生冷食物,损伤阳气,导致脏腑虚寒,气化无力,或胞宫虚冷,不能温养胎儿,而致胎儿生长迟缓。此外尚有孕妇素体阳气偏盛,孕后情志不舒郁而化火,或孕期调养失宜、过服辛辣燥烈之食及辛热助阳之药,以致热盛伤胎,影响胎儿发育。
此病常见以下证型:①气血虚弱。胎萎不长,孕妇身体虚弱,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乏力,懒言少语,头晕气短,苔薄,舌质淡,脉细弱无力。治宜大补气血、滋养胎儿,方用八珍汤加减。②脾肾虚寒。血寒所致,胎儿生长缓慢,孕妇常感腰酸冷痛,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苔薄白,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治宜健脾温肾,方用温土毓麟汤、长胎白术散加减。③阴虚血热。胎儿生长迟缓,孕妇面赤唇红,烦热不安,口干喜饮,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质红,苔干黄,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方用保阴煎加味。
可通过腹部外形、胎动、脉象及B超等检验药物治疗的效果。如治疗后发现孕妇腹部外形逐渐膨大,并与孕月相符,孕妇自觉胎动较前活跃、有力,脉象滑而有力;B超测胎儿双顶径、胸径与孕月相符;胎儿活动良好,胎心搏动有力,胎盘功能良好者,即提示药物诊治取得效果。如果诊治过程中发现腹形不增大,甚至缩小,胎动消失,滑脉不明显或消失;B超提示胎儿死亡,应速下死胎,防止胎死不下造成的严重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