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医疾病 >>中医疾病诊疗

失音
  发表日期:2020年3月9日  共浏览219 次   出处:中华医学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中医以声音嘶哑,甚至完全不能发出声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又称瘖。有新久之别,新病多因外感风寒燥热之邪,或痰热内蕴而发病;久病则多属肺肾阴虚。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慢性喉炎、声带病变、癔病性失音、喉头结核等疾病。

病因病机 失音有暴瘖和久瘖之别。暴瘖多属外感,猝然起病。由于风寒风热之邪侵袭肺卫,肺气不能宣散;或感受燥热之邪,熏灼津液;或嗜食肥甘厚味、饮酒吸烟而致痰热内生、肺失清肃,皆可使声音不出。久瘖多属内伤,缓慢起病,多由久病体虚、肺燥津伤,或肺肾阴虚、精气内夺,声道燥涩而致。

辨治 常见证型有:①风寒束肺。猝然声音嘶哑,恶寒发热,无汗,或兼见咳嗽不爽,鼻塞、流清涕,咽痒,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治宜辛温解表,常用三拗汤加味。②外寒内热。俗称寒包火。证见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咽痛,口渴,咳嗽,有痰不爽,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滑数。治宜表散风寒,兼清里热,常用麻杏石甘汤加味。③风热闭肺。发热,恶风,咽干、咽痛,咳嗽,有痰不爽,舌边尖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常用桑菊饮合银翘散。④痰热臃肿。多由外感风寒,失于表散,热邪入里,熏灼津液为痰;或嗜食厚味,烟酒过度,积热在里,炼液为痰所致。证见面赤,身热,汗出,烦躁口干,咽痛,渴喜凉饮,咳嗽频频,痰黄而黏稠,胸闷,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泄肺热、化痰利咽,常用清金化痰汤。⑤燥热伤肺。证见声嘶音哑,鼻干,咽干,口渴喜冷饮,周身燥热,干咳无痰或咯痰少、黏稠难出或带血丝,胸痛,舌质红、苔黄而干,脉细数。治宜清热润燥,常用桑杏汤、清燥救肺汤加减。⑥肝郁气滞。突然音哑,常由情志拂逆而诱发,兼见心烦易怒或喜怒无常,胸闷不舒,喜叹息,舌质黯淡,脉弦。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治宜养肝宁心,常用甘麦大枣汤加味。⑦瘀血阻络。音哑日久而兼见舌有瘀斑瘀点,胸闷,女性病人兼见月经不调或痛经,脉涩,声带检查见充血、肥厚、结节等病变。治宜活血化瘀,常用会厌逐瘀汤。⑧肺肾阴虚。久病声音嘶哑、逐渐加重,兼见干咳,少痰,口干,咽干,或潮热,盗汗,耳鸣,虚烦不寐,腰膝酸软,形体消瘦,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滋养肺肾、降火利咽,常用百合固金汤加减。⑨脾肺气虚。劳倦气虚,声音逐渐嘶哑,兼见疲乏无力,气短懒言,食少,便溏,自汗,舌质淡、边有齿痕,脉弱。声带检查见声带闭合不全或声带松弛者,乃气虚不能鼓动声音。治宜益气健脾,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此外,也有因高声唱歌、演讲、悲哭、号叫,损耗津气而声音嘶哑者,可用响声破笛丸,或用玄麦柑橘汤加诃子、胖大海泡茶饮。

针刺对实证失音有较好疗效,对癔病性失音者疗效尤著。常用穴位为廉泉、天突、合谷、太溪。慢性咽炎可采用揉人迎、廉泉、气舍、肺俞,按风府,拿合谷等推拿方法治疗。

注意事宜 保持精神安定、生活规律,忌食辛辣厚味,有烟酒嗜好者宜戒绝之。病愈后,应避免长时间高声说话


Google
 
上一篇:八法
下一篇:消渴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26]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40]
 · 北京大观园 [36458]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90]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92.188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