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医疾病 >>中医疾病诊疗

安神
  发表日期:2020年3月9日  共浏览187 次   出处:中华医学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中医临床治疗神志不安的方法。安神主要适用于治疗心悸、怔忡(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失眠、烦躁、惊狂等病证。中医学认为,五脏皆具有藏神的功能。当气血不足,五脏失养,神不守舍,或热邪、痰浊、水饮扰乱心神,皆可出现神志不安的表现。安神法通过补益气血、祛邪的方法恢复五脏藏神的功能,使神志安定。心藏神,肝藏魂,肾藏志。神志不安的病证主要与心、肝、肾有密切关系。不同原因所致的心神不安治法也因之而异。

安神法主要有养心安神和重镇安神两种:①养心安神。适用于治疗心肝血虚,或心阴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神情恍惚等心神不安的病证。在治疗上多用滋阴养血安神的药物如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小麦、首乌藤等组方。常用的方剂有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甘麦大枣汤等。根据心虚或肝虚的不同病证也可采用其他补心、补肝的方剂治疗。②重镇安神。用质地较重的金石类及介类药物治疗神志不安的方法。适用于治疗邪热、痰浊等实邪所致的阳气躁动的病证,如惊痫、狂妄、烦躁易怒、心悸、失眠等心神不安之实证。临床多用龙骨、牡蛎、朱砂、琥珀、珍珠、紫石英等药治疗,常同清热、化痰的药物配合组方。常用的方剂有朱砂安神丸、磁朱丸等。此外,心神不安如因肝郁化火所致者,宜疏肝泻热,方如龙胆泻肝汤;痰热内扰所致者,宜清热化痰,方如温胆汤加黄连、山栀等;水饮凌心者,宜温阳行水,方如苓桂术甘汤;阳明腑实者,宜泻热通腑,方如大承气汤等。养心安神法主要适宜于虚证,重镇安神法主要适宜于实证。若属虚实夹杂者,两种方法可配合使用。

临床上若属神志昏迷,不应使用安神法,宜用开窍法(见开窍醒神)。


Google
 
上一篇:升降出入
下一篇:八法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26]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40]
 · 北京大观园 [36458]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90]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35.156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