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中人体生命的根本。其部位至今尚无定论。中医学认为命门蕴藏先天之气,集中体现肾的功能,故对五脏六腑的功能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命门一词最早见于《灵枢·根结》篇,但指“目”而言,秦汉以后才赋予它上述概念。
对于命门的形态,有有形和无形之说。如明代孙一奎在《医旨绪余》中指出“命门乃两肾中间之动气”,没有经脉与它直接相联,不是一个具有形质的脏器;而在《难经》等书中则将命门描述为有形的。就位置言,一说命门即右肾,如《难经·三十六难》载“肾两者,非皆肾也,左为肾,右为命门”;二说两肾都称命门,如明代张景岳《类经图翼》称“命门总主乎两肾,而两肾皆属于命门”;三说命门在两肾之间,如《素问·刺禁论》称“七节之傍,中有小心”,即在脊椎从上向下数的第十四椎下,从下向上数的第七椎上的位置。又有明代赵献可《医贯》称:“命门在人身之中,对脐附脊骨,自上数下,则为十四椎;自下数上,则为七椎。”
尽管诸家对命门的形态和位置见解不一,但对其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都十分重视。认为命门的功能主要有在男子能藏生殖之精,在女子则紧密联系着胞宫,对两性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命门内含有真阳(真火)、真阴(真水),五脏六腑以及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都由它激发和主持。但是,也有人持命门只含真火而不含真水的见解。近代的观点多倾向于命门主要是藏“真火”,称之为“命门火”或“命火”。由于肾脏是“先天之本”、“水火之宅”,所以不论从上述哪种观点来看,命门的功能都与肾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在临床应用方面,主要是根据右手尺部的脉的变化来分析命门的盛衰。命门火衰的患者会出现四肢清冷,五更泻,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舌质淡,脉沉迟等虚寒现象。治疗多采用温补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