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西藏 拉萨市 ,西藏 唐古拉
2003年初夏的西藏,对我的花小派来说,是进来难出去也难。西藏今年计划投入的公路建设资金是17个亿,其中就有承接上年、大修青藏公路的项目。这样,原本全是柏油公路的青藏线,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条“便道”。老实说,经过色季拉山一役,仅“修路”两个字就足以令我产生高原反应。不过青藏线毕竟不同于川藏路,地势平缓得多。身体痊愈后,斗志日渐激昂起来,对便道的恐惧渐淡。
拉萨协合修理厂的师父们曾经说过,花小派不是开坏的而是压坏的。如今又有红姐和她的行李加盟,想安全出藏,首要工作就是轻车简行。我们只留下一小部分食品,必要的装备、药品、衣物等,其余送人或寄回北京。红姐不情愿把八角街采购的成果寄回去,建议我先处理了车里两件又沉又无用的东西———备用电瓶和冰箱。这可不行,且不说这冰箱和我征战欧亚屡立奇功不能抛弃,单是它可达摄氏零下15度的制冷功能,就是我们几天后在高温下穿越连绵荒漠的依靠。
4日一早,我们离开拉萨,计划在那木错之后抵那曲过夜。寄存在酒店的行李悉数搬出,精心码放后再塞进鼓鼓的氧气袋,后视镜当即作废。我有些担心悬挂系统,重负之下能否扛得住几百公里便道的颠簸。这一担心几小时后不幸变为现实:从那木错返回当雄的路上,一股刺鼻的焦油味儿冲进车内,经过检查是一根后减震报销了。不妙的是,此后几乎每次较大的颠簸,都会咣当一声巨响,震得脑仁发麻。从这儿到格尔木还有几百公里便道,就算我们能坚持到那里,也要花时间等配件。看来惟一明智的做法,就是回拉萨修车。立刻联系了南京菲亚特的售后服务部门,他们承诺后天配件可以发到拉萨,就是说三天之内,我们又可以出发。
拉萨,我们住宿的宾馆院中停了两辆京牌的陆地巡洋舰4700。扒着车窗看了看,里面干干净净的,只立着两瓶氧气,应该不是旅行者。果然,7日再次出发时,碰上车的主人们———修建青藏铁路的中铁十六局的领导们,他们今天要返回北距唐古拉山口40多公里的驻地,欢迎我们也去做客。和他们同行的还有一辆山西牌照的4500,车主热情地和我们打了招呼,留下一张名片,说他们的驻地在唐古拉兵站,比十六局的近25公里,条件也好些,我们可以去投宿;他今天不回去,找办公室主任安排即可。我应诺连声,接过名片看时,才知道来者是十七局青藏铁路建设的总指挥长。
谢过铁道兵们的好意,我们依然初衷不改,晚上到安多过夜。因为实在不敢相信一天就能走出西藏、跨过唐古拉山。前几天刚刚出藏的老王发回的路况信息显示,那曲一带很难走,全是便道。
实际情况是,过了那曲便是笔直的柏油路,下午5点,我们就到了安多。因为县城里找不到可以住宿的地方,我们商量一下,决定一鼓作气直奔17局驻地,如果兵站因为非典不能进,再去投奔16局。
7年前我曾经乘长途车从格尔木进藏,经过唐古拉山口时正好是夜里,自然什么也没看到。在安多耽误了不少时间,我希望天黑前还能赶到唐古拉,不想再错过这个著名的山口,以及可以留念的光线。
没有错过夕阳的余晖,然而唐古拉山口没有想象中招展的旌幡———其实有的,只是不及西藏腹地的规模,不像是青藏公路的制高点该有的辉煌。风刮得正紧,大卡车们轰鸣着从身边经过,留下呛人的尾气味道,不宜抒怀。我们忙钻进车里,唐古拉兵站还有47公里。
因为拿着总指挥的名片,我们得以进入海拔5100米的中铁十七局驻地。他们包下了整个唐古拉兵站———就是以前的温泉兵站。像总指挥早上说的一样,这里全方位供氧。我们被安排在一间干净且有氧气管道的房间。十七局承建青藏铁路海拔最高部分的100多公里公路路段及两条永冻层的隧道,可以说是一支主力军。
8日傍晚,格尔木城外,一座收费站赫然眼前。这是丽江之后第一座收费站。当然还有非典检查站。
不管怎样,终于离开了西藏,新的旅程即将开始。
西藏行车提示:
1、车行西藏,无需交纳过路、过桥费。
2、西藏的汽油价格较内地贵40%-60%左右。川藏、青藏、中尼公路和通往山南的101省道,每个县城都有中国石油的加油站,但只供应90号汽油。拉萨、林芝等城市的私人油站,有时有93号汽油供应。有些油站要求加油在10升以上。
3、川藏公路从左贡到距八一镇30公里的地方都在进行黑化施工,据施工单位介绍,川藏路改造将在今年年底前结束。我对此持保留意见,因为经过时,很多地方还在进行路基施工。那里雨季漫长,抢工期则很难保证工程质量。
4、青藏公路从2002年开始为期两年的大修,修好后的公路可达二级标准———现在已经可以享受部分路段。青藏线作为西藏的运输干线,施工路段旁多半会辟出“保通便道”。从安多到西大滩间,只在沱沱河有中油加油站。
5、新藏公路新疆叶城出来有一段断路施工的地方,每月逢九放行三次。这种情况至少要维持一年。
6、通往山南的101省道,是目前西藏最好的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