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不错,相约色友开封看菊展,上午出发的有点晚,到开封已是中午,直接去了黄家包子先饱餐一顿吧,也好为下午储存能量。由于天气较好,赏菊人特别多,龙亭公园内人山人海的,为了清静,当地好友建议去禹王台。
开封市位于河南省东部,是我国的七大古都之一,有“七朝都会”之称,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历史悠久,早在北宋时期这里就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素有“国际都会”之称。各个朝代的更迭交替给开封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开封的仿古建筑群风格鲜明多样,宋、元、明、清、民初各个时期特色齐备,除原有的龙亭、铁塔、相国寺等古迹外,新建的宋都御街古朴典雅,再现了北宋京城的风貌。
禹王台,又名古侯台,位于开封城外东南约1.5公里,是开封游览胜地,现为禹王台公园。禹王台公园位于开封东南隅,占地400余亩。园内原有一土台,风景幽雅,绿树成荫。相传春秋时,晋国大音乐家师旷曾在此吹奏乐曲,故后人称此台为“吹台”。后来因开封屡遭黄河水患,为怀念大禹治水的功绩,于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在台上建禹王庙,故吹台被改称为禹王台。此后,明、清两代对台上的建筑物曾多次修葺。现今禹王台公园内的主要景点有:纪念师旷的古吹台;康熙亲书“功存河洛”牌匾的御书楼和乾隆御碑亭;为纪念李白、杜甫、高适三位大诗人登吹台吟诗作画而建的“三贤祠”;纪念大禹治水的禹王殿;纪念三十七位治水功臣的“水德祠”等。除了文物古迹,公园内还有辛亥革命烈士纪念园、牡丹园、中日友好樱花园、芳春园等浏览景区。
园内苍松翠柏,古树参天,奇树佳卉,花团锦簇,亭廊楼阁,风光旖旎,鸟语啁啾、景色宜人。登临其间,令人游目骋怀而心旷神怡。“梁园雪霁”、“吹台秋雨”,从明清至今被誉为著名的汴梁八景之一。林木茂盛、环境幽雅的禹王台公园现已成为古都开封的一处主要浏览胜地,是名副其实的千古名园。
在禹王台公园北面的苹果园西南角有孙中山铜像和辛亥革命烈士墓。孙中山铜像是1929年冯玉祥在河南主政时所立,身高1.96米,原在龙亭高台南面(台前),后移于此。辛亥革命烈士墓是座庄严肃穆的青石陵墓。武昌起义胜利后,以开封为中心的河南人民积极响应,以同盟会员张钟端为首准备武装起义,由于机密泄漏,张钟端等11人遭清廷镇压而壮烈牺牲。烈士遗骸于1934年移葬开封南关,因禹王台是盟员当时的自由的活动中心,所以1981年迁葬于此,名为辛亥革烈士墓。


禹王台(古吹台)。西汉初年,汉文帝封其次子刘武于大梁,为梁孝王,封疆初都于大梁,后迁睢阳(今商丘)。梁孝王喜好同墨客吟诗吹弹游乐,为此又增筑吹台,并在吹台兴建殿字亭楼,种植名贵花木,修建成一座豪华的园林,称为梁园,又称兔园。入冬,梁园万树银花,玉宇辉映,风景如画,景色迷人,故“梁园雪雾”成为汴京八景之一。梁园后因战乱而荒落。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在台上建碧霞元君祠。后来,因开封屡遭水患,人们怀念大禹治水之功,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在吹台上修建一座禹王庙,这座古台从此就又叫禹王台了。古吹台的建筑,在明清时期曾进行过多次修葺。禹王台南台阶下面入口处,是一座门楼式牌坊,上写“古吹台”三个大字,是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河南地方官何煟书写。



师旷(公元前572年—532年),字子野,春秋晋国主乐大师。自幼酷爱音乐,聪明过人,生性爱动,向宫廷乐师高扬学琴时,用针刺瞎了双眼,发愤苦练,终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琴艺最终超过了师父。

废弃的剧场


承载了一代开封人多少成长的欢乐啊! 惊险程度一点也不次于现在的过山车!

清末时期比利时人修建的红楼,后作为冯玉祥中原大战时的战地医院,现已修缮完毕。

青石板铺成的路面

繁塔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于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原名兴慈塔,因其建于北宋四大皇家寺院之一的天清寺内,故又名天清寺塔,又因其兴建于繁(pó)台之上,故俗称繁塔。它是开封地区兴建的第一座佛塔,也是开封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了,为四角形佛塔向八角形佛塔过渡的典型。现由开封市延庆观繁塔文管所管理。
到的时候已下班关门了,只有在围墙外拍摄。此次出行感谢开封色友的全程讲解,使我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