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府:在芒部街今粮管所处。清咸丰年间,吏部郎中钦差陈维周(芒部人)所建,今石门围墙尚存。

芒部石刻: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镇雄州知州吴铣为纪念镇雄古名,书写“古芒部”3个大字,命石工刻于芒部街东南莲花山岩壁上,字为行楷横书,每字1米见方,至今尚存。
广德关烽火台:在牛场和平与放马坝交界处,为镇雄到昭通之要隘。两岩相合,中穿一道,谗岩峭壁,形成天险。相传武侯南征,于此凿洞存银;后有人窍取,跌死岩下。清雍正十年(1732年),知州李至于此筑设烽火台(烟墩),报警防敌。今遗址尚存。
满堂石阶:在林正乡雷打石山上。石阶路长2里许。路旁石上镌有“道光二十一年五月五日刘明泰修路”15字。相传古时有一名叫刘明泰的猪贩赶猪过此,歇脚放猪,猪于半山撬出银2罐。猪贩用此银雇工,从山脚满堂修石梯至雷打石得银处。银用完,猪贩死。路及石刻今尚存。
城墙沟:在五德大营城墙沟半山险峻处,相传诸葛亮南征经此时,南兵以巨石垒墙防堵,亮兵屡攻不克。内应南兵,以唢呐为号,号音日:“前山无路后山来”。亮兵识音意,用灯笼挂于羊角,使人驱羊往前山佯攻,遣重兵由后山袭击,南兵大败,后人以“城墙沟”命名。1958年,当地农民于此地开荒,在沟内挖出大量人骨。今垒墙巨石尚存。
万卷书:在平坝太平洞岩下,有一方正巨石,其大如房,叠垒如书。有人揣其形状,在巨石上刻“万卷书”3字。 .
汉墓:在县城南旧府乡长路湾有汉墓2座,用汉砖垒砌。县文化馆1980年发掘其中的1座,墓中有陶俑、陶鸡、陶狗等。
郭将军墓:明代将军郭朝阳,自太原率军出征川滇,于镇雄将军坡被刺。在板桥街背后修墓立碑,久而毁损。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郭姓家族重立墓碑。今碑尚存,碑文大部剥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