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当地玩乐 >>福建省 >>南平市

归宗岩
  发表日期:2018年11月1日  共浏览315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省级风景名胜区归宗岩的山脚下,请大家带好随身的物品下车准备登山游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景区导游图,归宗岩位于建瓯西北部的徐墩镇,距市区21公里。归宗岩景区峰峦叠嶂,山明水秀,古树参天,老藤盘错,岩洞峭奇,一壑万状,亭轩典雅,寺院别致。古人喻之宛若一盆“玉树琼花”,拱揖于碧水丹山之中。北宋诗人游酢称赞“奇冠南闽此最奇。”明代陈珪诗云:“归宗未遇朱夫子,廖落人间若不闻,假使当年聊一憩,风流何羡武夷君”。归宗岩是建瓯一大名胜,素来有“小武夷”的美誉,传说是武夷山众山峰中飞出的一块山峰。1992年归宗岩景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归宗岩、宝石岩、梅岩总面积为23平方公里,其中归宗岩景区面积5平方公里。归宗岩景致,纯出自然,有鬼斧神工之妙,毫无雕饰之嫌。“九曲十八盘,盘盘有佳境”,其中“十景三洞”尤为奇特,足以引人入胜,令人陶醉。十景为:会仙桥、石门、补天遗品、石厝、一线天、仙人探井、石心泉、落珠崖、五彩许愿石、天书,三洞为:地风洞、栖云洞、蝙蝠洞。

(引申阅读  归宗岩的“十景三洞”:

  “会仙桥”:架于两山相峡之间,泉流其下,潺潺有声,绿盖其上,满眼积翠。过会仙桥,进入深山老林,顿觉心底恬静,如同步趋仙境领略到归宗岩将是一个不凡之地。有诗赞曰:“谩言蓬莱远,犹见泛槎来,飞鹊山腰渡,长虹水面开。”


  “石门”:是天然屏障,进山锁口,游者到此似觉路塞,走于近处,始知石屏开裂,如洞似穴。仅容一人通过。洞长约5米,高约2米,洞壁石刻“ 扃”,“仙灵窟宅”尺大楷书。过石门,拂来凉风习习,清爽宜人,眼前豁然开朗,另是一番景象:古木参天,老藤缠蔓、怪石嶙峋、曲径通幽。诗曰:“石门信奇绝,幽阻突然通,入地犹天色,搏人笑鬼工。”


  “补天遗品”:是块巨大孤石,拔地而起,高10余米,底削中粗顶尖,亭亭玉立,奇丽多姿,石上刻有“补天遗品”四个大字,雄放劲遒。传说此石为远古女娲娘娘补天之时,不慎遗落之物。


  “石厝”:巨石为顶,形如厝厅,内宽约4米,深5米,可遮雨避风,容数十人并坐。游客可在此或品茶下棋,或憩息闲聊,别有一番情趣。“石厝”顶上有一块巨石,形态奇特,犹如一只蹲着待捕食物的青蛙。


  “凌虚台”又名香台,太虚寥廓台。位于崇仁寺前右侧,一座突兀高耸拔尖小石山上,台上建有一座朱柱青瓦重檐攒尖的六角小亭——“白鹤亭”。因曾塑有白鹤仙、因此而得名。立足亭中犹如置身霄汉,凭栏远眺,峰峦叠翠,建溪如带、轻烟袅袅,田园如茵。俯瞰则万木峥蝾,郁郁葱葱,生机蓬勃,犹如一幅天然画卷,美不胜收。且早、晚、晴、雨景色多变,气象万千。特别是冬晨,雾海茫茫,置身高台,白雾围绕,大有飘然若仙之感。日出后,云层翻滚,如浪如涛,十分壮观。陆登诗云:“亭高半天嶂,人共碧云游。杳杳千峰小,沉沉万壑幽。夕阳平野尽,薄雾远村留,一望横无际,环尘任拂收”。


  “石心泉”:崇仁寺右后侧,有座险峻山峰名狮冠山。从山脚至山顶狮冠,形如刀劈剑削,是一面与地面垂直的大石壁,石壁宽百余米,高60余米。离地大约10米高处的石缝中,溢出一股清泉,泉水香馨清凉,常年源源不断,“飞泉激石”,别具奇趣。

  “落珠崖”又名石壁扬珠。在断崖绝壁上,一串串水珠飘然而下,犹如颗颗珍珠从天外飞来。传说如能口接七滴,便可成仙。许多游客仰首张口,待接水珠,惜因受风拂动,水滴落点忽左忽右多变,虽久待而难凑足七滴,自量成不了仙,也就欣然作罢。


  “一线天”:在蝙蝠洞右上方,双石欲合,上窄下宽。在石穴内仰观天时,果然云天一线,偶得井蛙谓天小也之感。许秋史诗云:“壁立两崖断,蜿蜓微径通。斧痕劈白日,石罅走长风,松竹飞声入,云霞倒影空,阳春不到处,垂蔓更青葱。”


  “仙人探井”在一线天上右侧,两尊巨石,相对而立,倾身下望,下则石壁深坑。远处看来,好似仙人探看井中之物。

  “仙人下棋”在狮冠山对面山峰上,地势险峻陡峭,称棋盘石峰,最险处即仙人下棋。上有石凳、石盘和凸起如同棋子的石块。传说天上神仙,夜间常到此下棋。因而得名。


   地风洞有天风洞和地风洞,天风洞的风从上而下出洞口,地风洞的风从下而上出洞口,风洞洞口,常年微风徐来,冬暖夏凉,盛夏酷暑洞口温度,保持二十至二十二度之间,凉风习令人惬意。


   栖云洞山中有多处洞穴,在冬天常常从中冒出白色蒸气,云雾缭绕,变化多端、气象万千,特别在日光照射中,犹如九天云彩飘落人间。


   蝙蝠洞洞口窄小,仅容一人匍匐而入,洞深百余米,洞穴有七层,宽处如厅堂,约五六平方,地面平坦,高达三、四米;窄处一人尚须侧身,高不及一米要伏地蛇行。洞中有成千上万只蝙蝠,小的如麻雀,大的如母鸡。


那么,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来享受归宗岩的独特美景吧。踏着这石板路,大家是不是有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呢?好了,请大家看到这边,这棵苦锥树的根部向两端延伸,形成了一副天然的双龙戏珠图,神奇吧!

大家看到的这座明清风格的亭桥,就是会仙桥了。会仙桥架于两山相峡之间,泉流其下,潺潺有声,绿盖其上,满眼积翠。顾名思义,会仙桥自然就和神仙有关系了。传说八仙度东海前,曾在这里相会,一同前往观赏归宗岩的美景,于是这座桥就成为仙人相会的“会仙桥”。走到亭子后面,大家往上看,上面刻着“归去来兮”几个大字,这几个字还与一个神话故事有关,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武夷山君想把闽北的100座秀丽的山峰移到武夷山,于是做法,在每座山峰的顶上各点上一柱香,等香点完时,这些山就飞到武夷山了,可是,其中这座山在飞往武夷山的途中,因非常思念自己的祖地,于是在香点完的那一瞬间,又飞了回来,就有了“归去来兮”的来意。所以为什么武夷山只有99座山峰,它的第100座山峰就是这里。也有人说这座山峰本来就在这里,它“定居”在此是认归祖地,所以也叫“归宗岩”。

过了会仙桥,我们就进入深山老林,你会顿觉心底恬静,如同步趋仙境。拾级而上,沿路溪声鸟语,周围古木参天,小道弯弯曲曲,从这到前面的崇仁禅寺共有18个弯,有心的朋友不妨一弯一弯的数一下。好了,请大家从这个角度看,这块岩石像什么小动物?对了,像一只准备下山的玉兔。相传这只玉兔当年偷食太上老君的仙丹,而被贬下凡间在此修练,但它恶习不改,经常兴风作浪,最后被到此闲游的仙人点化成石,只能长期在此做迎宾了。你看,它还憋着嘴,似乎很不甘心的样子呢。

各位朋友,前方好像没路了,别担心,这儿有个石门,我们可以从这进去。此巨石是由两块巨石相依而成,形成天然的屏障,如洞似穴,仅容一人通过。洞长约5米,高约2米。走进石门,洞壁石刻两个尺大楷书字,也许有人会对这两个字产生兴趣。这右边第一个字,上面是一个“品”,下面一个“山”,是岩石的岩另外一种写法,第二个字上面一个“户”字,下面一个“同”字还少一横,是门栓的意思,念炯炯有神的炯的第一声,两个字合起来,就是石门的意思。大家再看右边这四个字,叫“仙灵窟宅”,意思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出了石门,拂来凉风习习,清爽宜人,眼前豁然开朗,另是一番景象:古木参天,老藤缠蔓、怪石嶙峋、曲径通幽。石门外,大家所看到的这个洞就是“三洞”之一的地风洞。那么这些洞口是怎么来的呢,传说在千百万年前,由于地壳的变化,造成了山上的岩石崩塌,形成了垒石洞群。这些洞口的温度常年保持在20度左右,夏天凉风习习,犹如享受大自然提供的空调。

请大家向左看,这座小山岭像什么呢?没错,它就像一匹蹲卧的骆驼,好像正准备让各位骑士骑上它轻松游览呢。向前再走几步当大家回头看时,骆驼不见了,呈现在大家眼前的这个酷似古代女子的发簪,是块巨大孤石,拔地而起,高10余米,底削中粗顶尖,亭亭玉立,奇丽多姿,石上刻有“补天遗品”四个大字,雄放劲遒。传说此石为远古女娲娘娘补天之时遗留下来的补天石。因此在这块石头上还写着“补天遗品”四个大字。

再往前,我们可以看到前方的岩壁上写有“归宗岩”三个大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此留影做个纪念,以示到此一游。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石厝,是由两块巨大的岩石叠成,右上方的石壁上刻着“石室烟霞”四个字,是明代闽御史张元扬的题刻。相传古代有位道人,在洞中面壁清修九年,其盘坐的身影印入洞后石壁上。每当天气晴朗的午后,阳光映入石洞,游人就可以看到岩壁上隐约有这位道人的影子。远近的信徒得知后,争相来此燃烛点香,膜拜祈福,附近终日香烟缭绕,石室烟霞因此得名。

走了好长时间了,大家是否觉得有点累呢?那么我们就在振衣堂里稍作休息吧。这个亭子为何被称为振衣堂呢?传说古人登山到了这里,迎面清风吹来,使得衣袖轻轻振起,故起名叫“振衣堂”,也有人说因为前面不远就是崇仁禅寺了,需要在这整好衣服准备入庙,以示对佛祖的尊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的古刹,名崇仁禅寺,始建于五代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迄今千余年历史。到了宋咸淳二年改建。清康熙十八年重建,整个寺庙依山而筑,坐东朝西,占地三千多平方,采用楼廊合抱式,呈“回”字形,分上下两层,大殿、配殿、客堂均在楼上,别具一格。寺院环境清幽,玲珑别致。可惜,200455日,因游客点香不慎,造成寺庙发生火灾,熊熊烈焰吞没了千年古刹及附属木质结构的建筑,古寺庙毁于一旦,只保留山门,现在这座寺庙是2005年下半年开始重建的。历史上,崇仁禅寺的香火非常旺盛,唐朝时期,日本的空海法师游历中国各大寺庙时,就曾到过此处。直到1984年日本空海法师再次到访此地时,留下墨宝。最值得一提的是大雄宝殿里的那口明代遗留下来的大青铜钟,重达五六百斤。据说1958年大炼钢铁时,差点就被拿去炼铁了。

大家看,位于崇仁寺前右侧,一座突兀高耸拔尖小石山上,建有一座朱柱青瓦重檐攒尖的六角小亭,这就是“白鹤亭”。相传五代时仙人罗隐在这座山顶乘白鹤飞升,民间称其为罗真人。后人就在峰顶修亭以祀真人,因此而得名为白鹤亭。站在这里,凭栏远眺,峰峦叠翠,建溪如带、轻烟袅袅,田园如茵。俯瞰则万木峥嵘,郁郁葱葱,生机蓬勃,犹如一幅天然画卷,美不胜收。且早、晚、晴、雨景色多变,气象万千。特别是冬晨,雾海茫茫,置身高台,白雾围绕,大有飘然若仙之感。日出后,云层翻滚,如浪如涛,十分壮观。登上白鹤亭,环顾四周,周山景色一览无遗,是归宗岩首选的观景亭。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三洞”之一的栖云洞。在冬天常常从洞内冒出白气蒸气,弥漫于山间,变化多端、气象万千,形成云蒸霞蔚的景色,特别在日光照射中,犹如九天云彩飘落人间。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就是“三洞”中的最后一洞——蝙蝠洞,也称“福洞”。洞口狭小,只能容一个人俯身而进,洞深百余米,洞穴有七层,宽处如厅堂,约五六平方,地面平坦,高达三、四米;窄处须侧身而行,高不及一米要伏地爬过。洞内蝙蝠数以万计,大的如母鸡,小的如麻雀。相传,此洞有个神奇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归宗村发生了百年一遇的连续三年大旱灾。突然有一天,人们看到远处天空黑压压的一片,以为是乌云,正当人们欣喜万分的时候,才发现那黑黑的一片竟是蝙蝠。随后,所有的蝙蝠井然有序的都飞进了这个洞内。第二天,这里就开始下雨,于是,这个村子又逐渐的恢复了往日的繁华。人们就认为这是蝙蝠带来的福气。俗话说“蝙蝠到,福到”,所以人们就把这个洞称为蝙蝠洞,又叫福洞。

我们顺着蝙蝠洞右侧而上的这个地方,就是一线天。你看,双石欲合,上窄下宽,长40多米,高30多米,可容单人登行,人在石穴内仰望苍天,只能见到云天一线,真有井蛙谓天小也之感。比别处的相似景点,规模虽然小一点,却也是小巧玲珑,蛮是可爱。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到的就是落珠崖。“落珠崖”又名石壁扬珠。石崖上方有岩心泉汩汩渗出,终年不涸,落泉如撒珠,在断崖绝壁上,一串串水珠飘然而下,犹如颗颗珍珠从天外飞来。传说谁如能在这用嘴连续接到七滴岩水,便可成仙。有许多游客仰首张口,待接水珠,但因受风拂动,水滴落点忽左忽右多变,虽久待而难凑足七滴,自量成不了仙,也就欣然作罢。各位朋友,大家来当一回“准神仙”吧。

刚才看到的是小家子气的落珠崖,如果各位觉得喝得不过瘾的话,那么就请快快跟我到前边的石心泉去吧,这是离地大约10米高处石缝中,溢出的一股清泉,泉水香馨清凉,常年源源不断,那里的水与落珠崖的一样,但是可以让大家一次喝个够。看,石心泉就到了,现在大家可以饱饮一次纯天然的矿泉水了。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块色彩丰富的石头就是五彩许愿石了。仔细看,它有五种不同的颜色,白、黄、绿、灰、黑。据说这块石头有一个神奇的功能,就是您将右手摸在石上,左手握拳紧靠心头,在心中许下自己的愿望,将来就可以实现。注意,只能是一个愿望,可别贪心哟。

各位朋友,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最后一个景点就是天书了。现在请大家往这边走,在归宗岩的许多岩壁上都有摩崖石刻。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归宗岩最为罕见和珍贵的梵文题刻,具体刻于何时已无法考证。大家请看这面积约4平方米的题刻,即是草书心经,这篇心经,狂草书法,字体蜿蜓迭宕,似盘龙缠蛇,如行云流水,十分壮观。很多人来此,看了许久,都看不懂它写的是什么,因此人们称它为“天书”。其实,据考证这篇心经的内容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Google
 
上一篇:建溪
下一篇:万木林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27]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08]
 · 北京大观园 [36239]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1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4月30日 星期二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356.445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