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华民族 >>华夏民俗风情

壮族民间游艺
  发表日期:2018年9月14日  共浏览720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民间歌舞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壮族的山歌因南北方言不同而有“欢”、“西”、“加”、“比”、“抡”等不同称谓。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壮族人定期还举行唱山歌会“歌圩”, 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内容有请歌、求歌、激歌、对歌、客气歌、推歌、盘歌、点更歌、离别歌、情歌、送歌等。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就是歌手的典型代表。
  唐代,壮族已有舞蹈,如舂堂舞以舂米为内容,以敲击声伴舞。宋代有扁担舞、采茶舞、捞虾舞、春牛舞等,男的舞姿刚健有力,女的婀娜多姿。壮族舞蹈流传至今。在汉族戏剧的影响下,大约在清代,壮族开始出现戏剧。一种是用壮语演唱的壮剧、师公戏、木偶戏;另一种是在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歌舞剧。壮剧又分“北路壮剧”和“南路壮剧”。流行于田林、西林、百色一带的“北路壮剧”,是在滇戏的影响下,于民间说唱曲艺“板凳戏”的基础上形成,吸收了滇戏的唱腔,伴奏的乐器有壮族的马骨胡、葫芦胡、木叶和汉族的笛子、三弦、二胡。流行于青西、德保一代的“南路壮剧”,是在马隘土戏的基础上,受邑剧影响而形成演唱合一的戏曲形式,伴奏乐器除本民族的马骨胡、葫芦胡外,还采用了邑剧的文锣、武锣、大钹、小钹、二胡、三弦、笛子、鼓、梆子,以及龙州县新发掘出的天琴弹拨乐器。

歌圩   
  歌圩盛行于壮族地区。各地圩期不完全一样,但大体上春秋二季为最盛。春季多于春节后的一段时间,为正月初四或正月初七、二月十九、三月初三、三月十六等;秋季则多于中秋节后的一段时间,为八月十五或九月初九、十月初十等。此外,还有普遍的不定期歌圩。传说很早以前,一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很漂亮,又很会唱山歌,远近的小伙子都想向她求婚,于是老歌手提出赛歌择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以期被老歌手和姑娘挑中。从此,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歌圩。定期歌圩一般一年举行三两次,规模大者上万人参加,小者也有一二千人。不定期歌圩一般是小型的,三五十人,一二十人都可以进行。歌圩上所唱的歌,主要是以男女青年追求美好爱情理想为主题。其内容一般为见面歌、邀请歌、盘歌、新歌、爱慕歌、盟誓歌、送别歌等。歌圩一般为期一天,也有连续两三天的。参加歌圩的除青年人外,也有中老年和少年。老人小孩主要是“观战”、欣赏、品评,有的老年歌手参与活动,但他们不唱歌,而是给青年人当参谋。歌圩非常热闹,除青年们对歌外,还有唱戏的、做买卖的。各种日用百货、绫罗布匹、饮食糕点、鸡鸭鱼肉、蔬菜等,应有尽有。实际上歌圩也带有几分交易会的性质。
歌圩期间,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这期间,各家各户吃五色糯米饭。云南文山一带还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会。过去,壮族一年种一造(即一季)水稻,三月初三是备耕时间,歌圩就是为春耕农忙做物质的和精神的准备。
跳桌
  跳桌是流行于广西壮族村寨的壮族传统体育活动,每逢喜庆节日举行,相传已有数百年历史。跳桌原为模仿猴子的跳跃动作,后经演变,加入传统民间武术动作,形成一套完整的舞步、舞姿形式。表演时,场地中摆一八仙桌,在鼓乐鞭炮声中,表演者在桌上模仿作猴、鸡、青蛙等各种动物的动作,以轻捷、逼真者为佳。跳桌除在本村寨内举行外,也有组织跳桌队走村串乡进行表演的。这种活动深受壮族群众的喜爱。

抛绣球
  抛绣球是壮族传统体育活动。关于绣球最早的记录可见于宁明花山壁画,当时是一种球状青铜武器,打猎时投出去砸猎物,这也是古书上将壮族的绣球称作飞砣 ( 驼 ) 的原因。绣球直径约6厘米,内装米、豆、沙子等物,重二三两,一般呈圆、方、八角形,上端系一根彩绳。绣球是姑娘们用各色小绸布块亲手缝制成的。游戏法:在草坪上竖一根高约10公尺的木杆,顶端钉一块四方形或圆形木板,板中凿一直径约60公分的圆孔,圆孔周围再凿几个直径约15公分的小孔,上面糊上各色纸。参加者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队,男女分开各站一方,每次一男一女相对而投。抛绣球者抓住彩绳甩动绣球,当甩到用力均匀时,对准杆顶圆孔投去,以穿过圆孔多者为胜。

抢花炮
  抢花炮据说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每年农历三月三举行。花炮是一直径约3厘米左右的大红铁炮,炮筒口上端放着一个扎得结结实实的红布藤环子。点响铁炮后,当红布藤环冲上天空下落时,抢花炮者蜂涌而上抢夺红炮圈,抢到手后首先将其放入炮台的花篮内才能得分,得分多者为赢。这项活动集抢、挤、钻、护、传、拦动作为一体,故被誉为中国式橄榄球。

打手毽
  这项活动大多由青年男女参加。毽子的做法是,用花布包上铜钱作底座,再插上鸡毛。它的特点是底座轻而大,便于拍打。手毽不能用脚踢,而是用手巴掌打。打手毽既可以两人对打,也可以几个人围成圆圈打,距离不定。

壮拳
  壮拳在壮乡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而且还是壮族独特的习俗。如明代桂西壮人,男孩长到十来岁,就要教他练武。当地土司提倡群众习武,群众也崇尚武术,每年冬闲时节,壮乡的各个村寨都延聘师傅传授武艺。这种习俗经久不衰,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后。而今壮乡的传统武术又逐步恢复发展起来。

猜码
  猜码(就是划拳)在广西各地都比较流行。一般都在朋友聚会、新人结婚、过年过节的酒桌上候进行,一般情况按桌上的人数平分成两队(大多为男人)进行比赛,输的一方要喝酒,其特点就是声音特别大,一般用桂柳话来猜,也有用壮语猜。在有新人结婚的时候,划拳和对歌都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节目。

Google
 
上一篇:壮族相关节日
下一篇:高山族历史典故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205]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604]
 · 北京大观园 [36537]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467]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9月4日 星期四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00.000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