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歌舞 水族的民间舞蹈艺术有铜鼓舞、角鼓舞、芦笙舞、斗角舞等,每逢节庆即舞蹈助兴。水族斗角舞由两个演员头戴牛头道具,在众人吹芦笙舞曲与女伴舞者围成圆形舞场,斗角表演者做各种斗角姿态,将生活中的斗牛表演的惟妙惟肖。水族芦笙舞由男人吹奏芦笙领舞,女人跟随着领舞者的舞姿,随着芦笙曲调的变化,踏着节拍去变化着同一的动作,时而踏步,时而甩手,别具特色,深受水族人民的喜爱。水族角鼓舞是用两端植入一对水牛角大革鼓为主要道具而得名。舞蹈时,在角鼓、铜鼓鼓点的导引下、男生吹芦笙出场,女生尾随其后翩翩起舞。其间,还插入斗牛、收割、男女情爱的舞蹈内容,颇具民族特色。
手工艺 水族的手工艺品如剪纸、刺绣、印染、雕刻等,都精巧别致。水族的石雕也颇具盛名,尤以阳安地区的石雕栩栩如生,名闻遐迩。
马尾绣 马尾绣是水族最具特色的刺绣工艺,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马尾绣用马尾作原材料,用手工将白色丝线紧密缠绕在马尾丝上,成为类似低音琴弦那样的白色预制绣花线,然后按照传统纹样,将这种白色绣线盘绣于花纹的轮廓上,中间部位再用7~9根彩色丝线编制的彩色扁线填绣,马尾绣背带是以马尾绣为主要绣法,综合了一些其他绣法的刺绣杰作,集中体现了水族刺绣的精湛技艺。此外,水族的刺绣还有平绣、空心绣、结线绣、螺线绣、绞绣、皱绣等。
水书 水书是水族先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追求文明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先进文化的代表,是水族社会文明史的象征。因此,关于水书来历的传说,在水族民间文学中占有重要的一页,如《陆铎求学》《泐虽被焚》《借书奔月》等,是水族人民用自己的文化学解释自己民族文字的起源史与发展史的成果。 水书是水族古文字及其著编典籍的汉译通称。水书典籍是水族民间知识、信仰文化杂糅的巨著,被誉为水族的“易经”、“百科全书”。水书内容博大精深,除了直接反映水族天文历法、原始信仰之外,还兼容了水族哲学思想、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布阵攻守、伦理道德、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成为研究水族历史文化的珍贵典籍,也是宗教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语言文字学等学科研究的珍贵资料。其中,信仰文化所记载的水族众多的鬼神,既反映了水族万物有灵的泛神观念,又反映了水族先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经验积累,是失败多于成功的痛苦记忆。水书是水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民族亲和力和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更是全民族信仰的精神支柱,是维系水族各支系的重要精神纽带。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11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水书传承人)
民间文学 水族文学的主流是民间口头文学。这是水族人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以及对生产生活的经验总结以及自娱自乐的成果。这些成果历史地、形象地反映了水族绚丽多彩的社会面貌和水族人民对人生美好的追求与向住。水族民间文学,依文体可分为韵文体和散文两大类。韵文体的作品为说唱结合的曲艺“旭早”、歌谣类。散文体按其内容和形式,可分为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童话、谚语、谜语等类别。水族创世纪神话与传说,是水族先民在远古时期的文学创作,主要围绕天地山川、日月星辰如何形成,人类及动植物怎样起源等主题而展开的。这些题材重大、范围广阔、内容深邃的远古时期创世纪神话与传说,是水族文学史上最光辉和灿烂的作品。这些作品主要包括仙婆牙娲开天地、造万物,人龙雷虎争天下,殷公(恩公)踩拓天地,洪荒遗民兄妹再造人烟等。创世纪神话,古歌占有优势,散文体未整理出比较完备的作品问世。 牙娲,或译为牙巫、伢俣、牙福,是水族创造万事万物的大仙。“牙”是年长女性专用词,意为婆、奶,“娲”为其名,或称仙婆牙娲。仙婆牙娲是水族远古神话中最高权威的主神,其本领最大,开天辟地,创造人和万物,不论在神话传说还是古歌中,其显赫、神圣的位置是无与伦比的。《拱恩点恒》是继仙婆牙娲之后,殷公踩拓凡间、修补人间的男仙神话故事。 水族神话《人龙雷虎争天下》颇具艺术特色。人和龙、雷、虎是同胞兄弟,后来大家为一穗小米、平坝田地和茅屋等财产的分割问题发生内讧。于是,天仙出主意,让四兄弟斗法比本事,谁赢了就由谁来主宰天下。故事形象地反映了人兽同源、私有制的出现、原始公有制的灭亡、种植业的发展以及人用火攻战胜所有对手而成为世界主人的朴素观念。 水族曲艺,由寓言式的双歌“旭早”演化而来,是文艺工作者从带有一定表演性质的水族传统大歌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水族曲艺由双方表演,以唱和为主。咏唱之前,在简单表演中说一段简短的说白,类似小序的故事,然后再唱和。较长的曲艺,咏唱之中还往往插入说白。这种说白、唱和及简单的表演,往往有机地融为一体,充满哲理、情趣与欢乐。其代表作有《龙女与鱼郎》《老虎鱼虹龙》《乌鸦与白鹤》等。 水族歌谣按内容可分为古歌、生产歌、风俗歌、礼仪歌、风物歌、酒歌、丧歌、苦歌、情歌、婚嫁歌等。按形式可分为双歌、单歌、蔸歌、调歌、诘歌等,而以双歌、单歌居多。有时把酒席上唱的歌称为酒歌或大歌,而把在其它场合唱的歌称为小歌。水族歌谣的句式结构有七言、四言、五言、六言不等,以七言句居多,呈三、四字分节停顿,如汉歌的“朝思暮想盼情郎”,水歌往往唱为“盼情郎日夜都想”。歌谣十分注重押韵,有“无歌不有韵,无韵不成歌”之说。水族诗歌押韵自由,头韵、腹韵、尾韵交织使用,且变韵快,没有一首歌一韵到底,人们称之为回环交织的流水押韵法。歌词多用比喻,尤其以隐喻最为普遍,其次是拟人、复沓、排比、反问、设问等手法。随着汉文化的深入传播,都匀市等一些地区多唱汉族的七言句民歌,但吊丧歌依旧用水语演唱。
传统体育 水族传统体育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个性突出。仅拳法就有近20种,如水家拳、水家猴拳、八步追拳、水家太极拳、板凳拳等。有独特的“端节”赛马,赛马的场是一条山 坡道,坡高可达40—50度,道路窄的地方只能容二匹马并行。比赛激烈惊险,马弱、骑手体力不支和骑术差的往往一两个回合就败下阵来,有的在半道上被抛下;那些马强、耐力好、骑术精湛的, 总会多次跑完全程,甚至在狭窄的马道上也能挤垮对手,直奔终点。有最具代表性的“铜鼓舞”、“斗角舞”(曾参加民运会并获奖)等民间舞蹈;有蕴涵无穷的哲理与魅 力的水族棋类运动,如瓦棋、拱棋、三三棋、挑抬棋、官王棋等;还有各种游戏活动共几十项特有传统体育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