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形睡佛由乌尤山、凌云山、龟城山所组成。睡佛头南脚北,卧于岷江东岸,南北直线距离约1300米。
乌尤山为“佛头”,山嘴是“发髻”,景云亭似“睫毛”,山顶树冠各为“额、鼻、唇、颌”,惟妙惟肖,极富神采;凌云山栖鸾、集凤两峰为“佛胸”,灵宝山为“腹和大腿”;就日峰是“小腿”;龟城山南坡则为“脚”。乐山大佛位于睡佛的“胸”内,寓意“心即是佛”、“心中有佛”,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
构成睡佛山体的砖红色砂岩是距今一亿二千万年前的白垩纪岩石。战国晚期,秦蜀守李冰“凿离堆”使乌尤山山体有所改变。汉代,三山均为墓地,建造了成百上千的崖墓。
凌云、乌尤两山之间的麻浩崖墓内,刻有一尊我国最早的摩崖佛像。唐代乌尤山、凌云山大兴佛教,建有乌尤寺、凌云寺,开凿了乐山大佛。睡佛和这些相关的自然、人文历史奇妙地结合,使它成为一种佛教文化。千百年来,人说这里"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一是说坐佛之大,二是指整个佛教文化的浓郁。
如今到乐山旅游的人,都知道大佛所在的乌尤山和凌云山体本身就是一尊硕大无比的天然睡佛。从市中区乐山港码头望去,可见乌尤山为佛首,眉眼清晰可见;凌云山为佛身,妙处自然分明,其身形神似,堪称天下一绝。
这尊天然睡佛早已存在,千百年来进香的香客和观光的游人不计其数,但从未有人悟出。1985年5月11日广东顺德老农潘鸿忠于无意中摄得一张照片,半个月后洗印出来,才忽然发现“山形如佛身仰卧”。发现过程之戏剧性,真合了佛家的“机缘”要义。那鬼斧神工的奇特景观展现到了人们的眼前,为乐山增添了一个新的旅游亮点。游人可到乐山城东轮船公司附近的观佛楼处,观赏天然大佛的奇景。观佛楼的墙上还有潘鸿忠撰写的《乐山巨佛发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