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的蒙古族聚居在松嫩平原中部。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辽阔,河流纵横,水草丰美,是宜牧宜农的好地方。蒙古族在这里从事畜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明代洪熙年间,成吉思汗次弟哈布图哈撒尔的14世孙奎孟克塔斯哈喇就游牧在这里,15世纪中期,奎孟克塔斯哈喇的孙子爱嘎析产分牧来到嫩江东岸,以其分牧 次序为四而称为杜尔伯特部(杜尔伯特,蒙语“四”之意)。千百年来,骠悍的 蒙古族人民,在这“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肥美土地上生息繁衍。现在,全省蒙古族有9.6万多人,其中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就有3万多人,主要以牧业为主,或农牧结合。
蒙古族古代信仰萨满教,16世纪改信格鲁派喇嘛教。建国后,蒙古族人民宗教观念逐渐淡薄,大批喇嘛还俗成家,现在信教的人已为数不多。
蒙古族有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数来宝就是其中之一。它是说唱结合的艺术,一般由两个人表演,使用马头琴或四胡琴配乐。数来宝有固定的曲调,唱词是见 景生情即兴创作,讲比喻、讲感情、讲辙口,妙趣横生。
蒙古族由单一的牧业经济转入农牧业结合生产后,加之与汉族杂居,生活习俗有了很大变化。服饰,平时穿长袍的已不多,在节日、盛大集会、婚礼上穿长袍,扎腰带的还不少。饮食,过去以牛羊肉和奶食为主,现以粮食为主,奶食为辅,喜欢饮红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