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国内目的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走进新疆

巴扎:喀什跃动的脉膊
  发表日期:2009年5月24日  共浏览488 次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巴扎,维吾尔语是集市的意思。到了喀什市,盛大的东门巴扎是必去体验的一处风景,它是喀什市最为繁华的地方,也是喀什市的象征。

  9月5日,我走进了喀什市东门巴扎。

  东门巴扎因其位于喀什市吐曼河以东而得名。维吾尔族人喜欢称它为“英巴扎”,现在它有个好听的名字:“中西亚国际商贸城”。

  在喀什,汉族朋友介绍东门巴扎时大都会说:“除了太阳和月亮,在巴扎里你什么都能买到。”而喀什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阿不力米提这样告诉我:“在巴扎里,除了鸡的奶子你找不到以外,其他的,想要什么都能买到。”

  星期五,参加完“居玛日”大礼拜的人们纷纷来到东门巴扎。“居玛日”是巴扎的大日子,这天的巴扎如同一个待嫁的新娘,急切地等待和期盼着热闹的人群快点来掀开自己的盖头,好尽快经历那最辉煌的时刻。

  远观,它自顾自地热闹着,可一走进去,那鼎沸的人声便震撼人心。到处是叫卖声,到处是欢歌笑语,一条一眼便能望到底的巴扎大道上,人如潮涌,此起彼伏,摩肩接踵,热闹非凡。人群的边际几乎能与天际接壤,它构建起了这条巴扎的繁华,视线在流动中被缭乱。

  巴扎大道两旁,沿街停放着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汽车、三轮摩托、自行车、毛驴车甚至爬犁。时不时还会看到大型旅游空调车的身影,它们有的空着,有的正在卸下游客,有的则正要离开。来时,它们载着人的兴奋,走时,它们呼啸而过,装走人们的满足,留下一段段和自己相关的声音、回忆,与巴扎内外的叫卖声交织在一起。

  大道旁的一处树荫下,筐子里的杏干堆成了一个小小的山包,筐子旁边站着的维吾尔族男子挽着裤腿,棕红色的皮鞋上满是黄土。夹杂着汉族、维吾尔族等各个民族的人流中,偶尔伸出一两只手,拿起筐子里的杏干直接往嘴里送,然后递了钱,拎着一袋杏干再缓缓前行。走时,卖杏干的维吾尔族男子又会抓上一把杏干塞进那人的口袋里说:“交个朋友,下次再来。”

  妇女们来回扇动着圆润而美丽的无花果叶,一来用绿色吸引人群,二来驱赶高温。青黄色的无花果,整齐地摆放在盆中,像一座座青黄色的宝塔,娇艳欲滴。

  巴扎内道上布满了一个又一个地摊、柜台、手推车,上面的货品琳琅满目,针头线脑、洗化用品,甚至还有土法制成的肥皂;小饰品、小手工艺品,木勺、木碗、木盘子,冰水、酸奶和蛋禽……

  男男女女的维吾尔族小商小贩们把小生意演绎得淋漓尽致,一小堆土豆和一把大葱,几袋子苜蓿和几根萝卜,有的或许只是手中的两小把奥斯曼草,小得那样精致,甚至小得不值一提,但他们却极其认真。老人坐在报纸上,盘着腿拣韭菜,拣好的分成一把把捆好,粗壮的手指上留下了韭菜的绿汁,他也只是在衣服上擦一擦,又抓起另一把开始拣起来;卖针的维吾尔族大娘眼神不大好了,把针一根根拿到眼晴跟前仔细对比,和左手上的针一样长短的,就全都放在左边,长长短短的针里牢牢地“缝”着大娘的利润,可不能把长针当短针给卖了……

  除了新疆特色,巴扎里还有来自巴基斯坦、印度、伊朗等国的特色产品。

  艾买提江在东门巴扎经营巴基斯坦花瓶有9年了,和巴基斯坦客商打交道久了,他也蓄起了厚厚的胡须,还常常会用小剪子修剪整齐。

  他是一个穿着考究的人,要求雇员每天穿戴整齐干净,商铺的每个角落也要一尘不染。“这样才能给人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这是艾买提江的口头禅。

  “窗明几净,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好,经商的人可以感受到你的自尊,而游客更会感到你的亲切。”这9年,给艾买提江的不仅仅是经验,更多的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中甚至还有些儒家的味道。

  利用生意之便,艾买提江除了常去中亚各国,他还走遍了内地各大城市的商贸中心,他觉得从前的自己真是井底之蛙,只有时刻把思想与外界相连才会感到内心的充实。

  艾买提江热爱并崇敬着故乡喀什,一直都为“不到喀什不算到了新疆”这句话而无比自豪,他憎恨那些企图破坏故乡和谐家园的人,他说:“喀什的民族文化是新疆乃至全国都独一无二的,这几年,开放的环境让喀什人不断开放胸怀,将这种文化通过旅游向外界推介,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正在富裕,正在用更广阔的视野去完成自我的人生规划,在这条路上,任何东西都不会影响我们的步伐。”

  他着实有着丰富的阅历,他的境界里也倾泻着一种夺目耀眼的光芒。

  几个人高马大、金发碧眼的外国游人乐呵呵地走进来,艾买提江笑迎上去,不一会儿便用俄语和他们火热地交流起来。

  听艾买提江讲,喀什的星期日巴扎会更热闹,城镇和邻县的人们都身着盛装举家赶来逛巴扎,到高峰时,人数可达10万人左右,但一切都有条不紊,排列有序。那是真正的大巴扎,大巴扎上到底是人多还是货物多,谁都无法完全知晓。

  周五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已经开始不听使唤,喧哗让耳朵失聪,这里的景致实在是太多了,我的惊叹储备量已全然不够,它们正在透支,流向巴扎的角角落落,飘向商贩们的口袋里、指缝间,甚至是那一双双穿着凉拖的脚底板下面。

  想交易的人路过时会停下来询问,坐在马路边的维吾尔族妇女羞怯地回答,这也许是她人生的第一笔生意,她怀里的大公鸡正为自己不怎么争气的歌喉发着愁;戴着漂亮小花帽的孩子想吃巧克力,穿着时髦的母亲却“游”进了香水的“海洋”,孩子央求到了极限,卖香水的维吾尔族姑娘干脆抛下地摊,买了一块巧克力放进孩子嘴里……

  喀什人生性豪爽,豁达开朗,绝不能承受没有巴扎的生活,一个星期不逛巴扎就像一个星期不吃羊肉一样难受。而只要有需要,巴扎就会无条件地满足,日用的、稀奇的、彩色的、鲜活的,到巴扎上走一趟就什么都有了;甚至是一颗百无聊赖的心、一双疲惫的眼睛,再顽固不化的人,都能因巴扎的生生不息而满足、缓解和融化。

  我相信,任何一颗与巴扎相邻已久的心,都会被它的可爱和浪漫打动,这也正是生活在喀什的汉族人习惯走近巴扎、融入巴扎、畅游巴扎的原因。在巴扎上,有放在竹筐里、乡下血统纯正的土鸡、土鸡蛋,有出自老木匠之手没有用一颗钉子而制成的小板凳,还有爷爷辈的人们童年向往的雪花凉,甚至能嗅到搓麻绳的味道……这些都是早已被城市远离的物流。

  阿不力米提告诉我,东门巴扎是经过2000年漫长历史发展而形成的传统贸易市场。几十年前,东门巴扎还是一块空旷的不毛之地,附近乡村的农民们用毛驴车运来羊毛、羊皮、土盐巴、干果甚至是柴草,摆摊出售。那时的人们缺少计量概念,只是按一堆、一把、一袋来销售。

  起初,农民们喜欢席地而坐地经营小生意,后来,期待着能走进防雨、防晒、防盗的柜台里和商铺中。但刚刚起步做生意的人,根本不会在乎经营形式,正是这种放低面子、吃苦耐劳的精神,被东门巴扎成就的富人越来越多。如今,6000多名个体工商户细数囊中财富的同时,也细数着他们各自的地摊岁月。

  随着喀什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东门巴扎的商业氛围一年比一年浓厚,被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青睐。清晨、傍晚,各族市民前来这里如同来逛早市、夜市,会过日子的人常到这里买一些物美价廉的物件,游客们则把这里当成民俗文化的“天堂”。

  从前,分布在喀什市内的多个小规模的巴扎,也都自然而然地汇聚过来。细想,这种汇聚是巴扎的即兴创作、天性使然,还是被流淌在它身体里的血脉所左右,没人能完全弄懂它的过程,而东门巴扎也在不知不觉间被分门别类成不同的贸易场区,如皮货区、手工艺品区、纺织品区等等。

  东门巴扎就这样悄然地生长在这片土地上,长在喀什朝阳和晚霞的酒窝里。平和时,酒窝浅浅的;满足时,酒窝里溢满了直接了当的热情。巴扎上的人群有聊不完的话题,表不完的情意,有人说,巴扎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谜,不徜徉在它的血液里,就永远解不开这个谜,可当我离开它时才发觉,其实只要还以它同样热烈的一个酒窝,人就一定会是巴扎的人,心也一定会属于巴扎。


Google
 
上一篇:哈萨克族手工刺绣服饰
下一篇:帕米尔墓室里的花朵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56]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21]
 · 北京大观园 [36252]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2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5月21日 星期二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601.563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