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雄-纳木错-那曲-班戈

神的眼泪
位于藏北高原的纳木错是西藏地区最为神圣的湖泊之一,藏语中“纳木错”意为天湖、灵湖或神湖,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尽管它有各种桂冠和名号,可还是最偏爱这个称号—“神的眼泪”。
纳木错位于当雄和班戈两个藏北的县区之间,湖面海拔4700多米,东西岸长70多公里,南北岸宽30多公里,总面积为1900多平方公里,最深处约33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位于湖东南,山顶的冰雪融化后经由大小溪流注入纳木错湖,透明的湖水呈现天蓝色,水天浑然一体。
从拉萨出发前往纳木错要经过当雄县,当雄距拉萨约170公里,我们驾车沿着青藏公路行驶,交通十分便利,而纳木错距公路还有一段距离,沿着一条沙石路面的便道朝北偏西方向行进大约70 公里,山路崎岖蜿蜒,途中还需翻越海拔5200 米的纳根山口,这段路程虽然不长,行使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加上海(景区详情)拔升高的变化,汽车的动力有所下降,身体方面多少会产生一些不适的反应。如果是租车前往,这段路程最好请当地的司机来开,这样你才能欣赏沿途的绝美风景。
忍不住一次次请求司机暂停,忍不住无数次按动相机快门,忍不住在山口处打开天窗遥望湛蓝湖面的身影。等到绕过了山口,转了很大的弯之后,纳木错就真实地来到眼前。在四周寂静的山峦环绕中,广阔的湖面呈现出的的确是一种忧郁,或许神也有忧伤,神的眼神中流露着出寂寞。
几度犹豫,未敢太过接近,惟恐我们的热情会惊恐到它的惆怅。在湖岸矗立良久,远方城市中现代化生活的烟尘,要经过多少次的涤荡与净化,才能与这里的空气同样纯净;而来自那里的都市人,要走过多少路历经多少的挫折与磨难,才能一切都拿得起放得下。一切无言,苦难都融化在一滴眼泪之中,依然那样自信和美丽陪伴群山永驻巍巍高原之巅。
当思绪渐渐飘远,我慢慢独步接近湖水,透明的湖水就在双足站立的地方,小心伸手去触摸那水晶般的湖水,冰凉冰凉的,在额头轻拍湖水,让亲近纳木错的感受更真切更直接。再远望不及遍际的湖水,一趟关乎心灵归程的旅行定位又一次清晰和深刻了许多。
看着渐行渐远的纳木错,湖边山上的经幡随风飘动。在归来途中颠簸的车里,听说纳湖的故事。几百年来,无数人虔诚地来到纳木错,不为游览,只为转经,这是他们的信仰,是他们心中佛的旨意,绕湖而行,便能得到渊博的知识和无量功德,并舍去恶习及痛苦,最后获得正果。1920平方公里的纳木错,绕湖一周,徒步行走需要十多天,赶着驮行李的牦牛要走1 个多月,磕等身长头转湖一圈需要历时3 个月。
纳木错边玛尼堆遍布。由于年深月久,一座座玛尼堆渐渐地连接起来,成为了一堵堵长达上百米、大半人高的玛尼墙。玛尼堆名为“多崩”,“十万经石”之意。信徒们每逢玛尼堆必丢一颗石子,丢一颗石子就等于念诵了一遍经文,玛尼堆上还悬挂着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的布块,经幡随风摆动,每摆动一次就是向上天传诵一次经文。
从纳木错出来,沿青藏公路继续行驶,就来到了那曲。在到那曲的途中,就已经可以感受到传说中藏北大草原的辽阔。
那曲在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怀抱之中,整个地形呈西高东低倾斜,平均海拔在4500 米以上那曲是藏北著名的旅游区,一年一度的赛马节在此举行,观光客、商贩纷纷云集而来。在夏日的那曲草原上领略大自然绝妙的美景,清澈蓝天、纯净白云、绚丽彩虹、灵动牛羊,与无边绿色借自然画笔共同绘出最为壮丽的草原画卷。
藏北大草原在那曲境内主要是指羌塘草原。藏语”羌塘”意为“北方旷野”,在地理上没有严格的界限,泛指藏北高原内流水系的连片地域,面积约为70万平方公里,地处“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5000米,气候干寒,空气稀薄,自然环境严酷。
羌塘是中国五大牧场之一,不仅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丰厚的人文积淀的地方,牧民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游牧文化。玛尼堆、经幡、古塔随处可见,还有远古岩画,古国遗址等,为苍茫草原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