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户外运动 >>徒步旅游 >>徒步旅游须知

徒步探险旅行走出沙漠的关键
  发表日期:2010年12月10日  共浏览738 次   出处:www.seeinchina.com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我国的沙漠面积有71.29万平方公里,戈壁有56.95万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北纬35度以北的地方,分布在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陕西、宁夏、吉林、黑龙江、辽宁等9个省区。其中,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就有33.7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2个江西省或3个浙江省,为世界第二大沙漠。在地球上,沙漠的总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沙漠地区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与其他地区有明显不同,其主要环境特点是:

1、 地形裸露,植被稀少,因此居民点极少,寻找食物很难;

2、 地形开阔,道路稀少,步行艰难。有些沙丘因为沙质疏松,极易发生沙崩;

3、 日照时间长,气温高,雨水少,水蒸发量大,湿度低。因而水源很少(即使有,大多水质很差,多为苦咸水);

4、 天气恶劣多变,温差大,风沙多,尘沙大。夏季气温可达40℃以上,沙表温度可达70℃以上;滚烫的沙面甚至可以烫熟鸡蛋,将手指粗的铜线烫弯。日温差近20℃,甚至更高。风速3-4米/秒,风季可达10米/秒以上。

1988年,我参加了国家石油部下达的科研项目,为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油田万人会战做前期准备工作,重点进行沙漠地区人体生理变化的研究。

我在沙漠腹地(塔中),测到的一些环境数据:夏季,中午气温45-50℃,沙表温度75-80℃,相对湿度15-20%,晚上气温10-20℃,

形成“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情景。冬季,气温在-30— -10℃,相对湿度25-60%。夏季一般在下午2点以后会起风,风沙大。

冬季风沙相对小些。沙丘高度大多在100-200米。沙漠中植物极少,即使有也主要是红柳、鹿角草、鹅绒藤、沙拐枣等,根系长达50厘米以上,

叶片大多为针叶状。沙漠中的动物比较特殊,如:沙雀的肌肉相当发达,适合其长途跋涉;兔子的腿却又长又细。沙漠中主要动物有:

大耳刺猬、沙狼、沙鼠、野猪、马鹿、鹅喉羚、灰斑鸠、凤头百灵、雨燕等。野骆驼、四脚蛇、沙鸡、沙狐也时常可见。

据说,这些动物只有在营地附近才能经常看见,人迹罕至的地方几乎没有它们的踪迹。

这样恶劣的环境给探险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一旦在这里遇险就很容易患病,体力急剧下降,甚至脱水死亡。

1976年7月3日,三名地质工作人员在鄯善南部开车迷路,后因汽车水箱烧裂无法启动。第四天直升机找到他们时,他们早已干渴死亡,尸体离汽车56公里,当时气温38℃。

据有关资料记载,夏季在沙漠中行走,如果不带水,在遮阴地休息,大概可生存3天左右;如果白天在太阳下行走,只能生存1-2天;夜间行走而无水则不超过100公里。而在我国的沙漠中,一般很难走出200公里(图2-1)。

这里记载一段故事,也许对沙漠会有进一步的了解:

1982年7月13日早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308队的一支测量小组,驾驶2部汽车进入沙漠腹地。

中午11点,烈日当头,他们被一片夹杂红柳的戈壁挡住了去路。打开地图后,发现8公里外有条河,组长即令司机驾车绕行至河边等候接应,

其余5人则步行去河边。因为只有8公里,他们轻装前进,没有带吃的,只带了半壶水。途中,小徐干渴难耐,提出离队找水,被组长李军制止了,

因为彭加木失踪的教训令人难忘。下午2点,当他们赶到河边,只见河床干枯的直冒烟,汽车因绕到已掉进了沼泽,更遭的是小徐失踪了。

5个人马上决定先找人。到晚上8点,阳光依旧火辣辣的,他们走了近20公里,终于在红柳边的小水坑旁找到了小徐。小徐已经腹泻,根本走不动

。水坑里的水是黄的,而小鱼却在里面游得挺欢。于是5个人都大口大口地喝起水来。他们带上小徐,走了不到2公里,就都腹泻了。

晚上11点,太阳刚下山,他们点火求救,然而仅有的三根火柴被三阵大风吹灭了,似乎也吹灭了他们的生命之火。

有人提议写遗嘱,遭到李军的反对,他决定自己和张英留下来慢慢走,其余4人回到小水坑。

于是,第二天他们凑足所有人的尿液装了半水壶,留给李军和张英,其他4人就返回小水坑。

太阳开始冷笑了,水壶里的尿喝干了,李军和张英一步一爬地前进,最后再也爬不动了。“还得喝尿。”“喝……喝吧。”

这时,两个人使出最后的力气站起来,艰难地解开裤子,各用一只手接尿,可已经没有尿了,挤出来的是一滴滴红色的汁液,痛啊……,好不容易接到一小盅,送到对方嘴边,苦笑一下艰难地吮下去。10米之外有红柳的树荫,但是,还是可望不可及,爬出没几步就双双晕倒,不省人事。

308队全体出动,天黑之前终于找到了李军和张英,第三天早晨又找到了另外4人,6个人终于脱险。

由此可见,水是十分重要的,充足的饮水是保证能在沙漠生存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在沙漠,夏季每人每天的饮水量在4.5升以上,水就是生命!

沙漠地带气候多变,精神和体力消耗极大。主要常见病有:头晕、烦渴、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脱水、口唇干裂、中暑、沙盲、感冒、结膜炎等。为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努力求生。求生的主要要点是:

1、 穿浅色衣服(衬衣),戴帽子或扎头巾,这样可反射50%以上的太阳辐射。同时,还应该佩戴风镜;

2、 带足饮水和食物,适当补充盐分、维生素和热能食物。缺少饮水时,应该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

3、 夏天最好夜间行走,速度可慢些(时速不超过3公里);

4、 为了防止杀崩,尽量走沙丘的迎风面,因为背风面沙质很松;

5、 休息时,可搭建简易凉棚,并铲去地表热沙,晚上要防止感冒;

6、 积极寻找水源,也可用日光取水法


Google
 
上一篇:徒步探险旅行中常见的受伤应急措施
下一篇:徒步登山旅游的设备有哪些 登山设备大全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31]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08]
 · 北京大观园 [36241]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1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371.094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