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称“苦累灯”。
用蔑条和薄纸糊成无盖的煤油桶形状,用两支细竹做成十字架缚在开口的圆周上;再卷一束结实的粗纸浸透煤油,晒干再浸,反复浸晒几次,然后竖系在十字架中央即成。
升放时,由两个人扶着倒立的孔明灯,一个人在下面点燃浸煤油的粗纸卷,待滋生了煤油烟后即将火苗吹熄,及至灯有上升浮动的姿态时,扶着灯的两人就可以放手,这时孔明灯就会徐徐上升。上升的高度和飘飞的远近,决定于制作的材料和灯的大小,材料越轻制得越大,浸煤油的粗纸卷得越粗越结实浸晒的次数越多,则升得越高飞得越远。待粗纸卷燃尽,烟慢慢减少,灯便徐徐地降下来。如果风太大,粗纸卷被风吹起火苗来,或因粗纸卷缚歪,灯就会被烧掉,否则拾到完好的孔明灯,只要再缚上浸晒过煤油的粗纸卷,就可以重放。
制作时,还可以将鞭炮的导火索缚在十字架上,同时缚上已点燃的一支香,待灯飘远了,地面的人可以听到鞭炮声。 孔明灯侧面可以题诗和写制作人的姓名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