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国内目的地 >>江西省 >>江西民俗风情

巨蟒出山的由来传说
  发表日期:2010年1月31日  共浏览690 次   出处:www.seeinchina.cn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很久以前三清山有条深谷叫魔谷,这魔谷深处有个幽灵洞。此地背阳向阴,山峰陡峭,一年到头不见阳光,远望只见愁云笼罩,近看则是阴风惨惨,使人不寒而栗,这里不仅人迹罕至,就连野兽也不常出没。但这里却卧居着一条千年巨蟒。这巨蟒昂头甚似宝塔,脖子比水缸还粗,眼睛通红,身上还有一股刺鼻腥臭。此蟒生性狠毒,自小躲在石壁阴暗处,装得似枯藤一段,待其他动物靠近,它便张开血盆大口,一下咬住猎物,并用牙间的毒汁把

  猎物毒昏,继而吞入肚中。有时它还悄然上树,埋伏于树梢间,等待鸟儿们成为它的腹中之物。上千年来,这条巨蟒吃掉了数不清的大小动物,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成了它的牺牲品。就因为此吓得野兽不敢再到魔谷,飞鸟不敢从魔谷上空飞过。因此它好久吃不到东西。

  这日巨蟒拖着笨重巨大的躯体,出了幽灵洞,窜到谷口寻找食物。身子横过山溪,成了一座独木桥。黄昏时天色暗下来,一位采药人路过此,把巨蟒的身子当成一独木桥,从它背上走了过去,这下可惊动了巨蟒。巨蟒从未吃过人,不知人是什么滋味。此时肚里早饿得受不住。眼看能饱餐一顿,好不高兴,正准备张开大口。不料人却在它身上坐了下来,拿出旱烟筒和火刀火石,打火抽烟。不料采药人抽了一筒烟后,把烟锅里的烟灰扣在巨蟒身上,烫得巨蟒火冒十丈,一口把采药人吞入肚中。它觉得人与其它飞禽走兽大不相同,非常美味。于是它思索着游出深谷去吃更多的人。但它又害怕被人打死,巨蟒只能怀着矛盾的念头,在夜色中回到洞穴。

  第二天,巨蟒游出洞穴寻找食物。它沿着龙潭溪,时行时伏,悄悄来到龙潭附近。忽见三条小龙在水中嬉戏,它们一会儿钻入水里,一会儿腾云空中。巨蟒见了喜出望外,自己做梦都想学的腾云驾雾之术竟然就在眼前。此时一条赤龙玩得兴起,张口吐出一个火珠。另外二龙赶紧警告他:“快把龙丹收回去!这是命根子啊,没了它你的法力全完了!”巨蟒心中一动:原来上天入地的本领跟这龙丹宝珠有关系,我何不抢来!说时迟,那时快,赤龙正玩得高兴,根本不听兄弟劝告,继续吐着龙丹宝珠在空中转来转去,冷不防巨蟒一伸长脖子,一口吞下龙丹宝珠。这下可了不得!赤龙吓得浑身发抖,青龙和白龙双双向巨蟒发起攻击,腾空向巨蟒袭来,大有撕碎巨蟒夺回龙丹之势。谁知巨蟒吞下龙丹后,威力无比,头上生出犀利的独角,也能腾空迎战双龙。蟒龙大战魔谷,直斗得狂风大作,天昏地暗。

  青龙和白龙心知不是巨蟒对手,便赶紧向玉京峰禀告教祖。这巨蟒哪里知道,只顾作法盗运水晶玉石。它腾起半空,又用独角钻入地下,转眼间山洪暴发、地裂山崩,冲得水晶玉石纷纷向山下紫湖滚去。教祖刚听女神禀报,忽又闻山神赶来说巨蟒引出地下水山洪暴发,冲走大量水晶玉石,赶紧派潘公元帅率领众神前去捉拿巨蟒,随即又把手中宝扇交与女神,授与女神旨意。女神领了法旨,手捧宝扇飞临泻玉谷上空,用宝扇一扇地下水顿时止住了;再扇,滚滚而下的水晶玉石一个个停住不动。再说巨蟒正兴高采烈地赶往紫湖口接收水晶玉石,但却半天不见踪影,正疑惑间,忽见潘元帅率领众神将在天空出现,巨蟒仗着几千年根基,又有龙丹宝珠护体,腾空扑向潘元帅。潘元帅连发掌心雷,只震得巨蟒眼冒金星、五脏俱裂。巨蟒心知不妙,便赶紧钻入地下。女神在高空用宝扇一扇地下坚如钢铁,那巨蟒精再也钻不下去,重新钻出地面,立即被众神将团团围住。巨蟒情急拼命,喷出龙丹烈火珠。女神忙用宝扇一挡,那丹珠烈火顿向女神飞来,被女神收去。巨蟒失去龙丹宝珠,慌忙夺路逃命,被潘元帅飞起斩妖宝剑削去巨蟒头上独角,众神将抛起缚妖绳,将巨蟒收住。潘元帅与女神合力一起用宝扇一扇,万千剑刃像山峰般从天而降,将巨蟒大半个躯体压住,只留出一个头颈,让后代人来看作恶者的下场。自此三清山风调雨顺,万物向荣。山下黎民安居乐业,五谷丰盛。


Google
 
上一篇:三清山的观音听琵琶故事
下一篇:留给人们凭吊哀思的姐妹松故事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88]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81]
 · 北京大观园 [36516]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451]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8月25日 星期一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80.469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