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国内目的地 >>四川省 >>四川民俗风情

川中大乐
  发表日期:2010年1月31日  共浏览387 次   出处:www.seeinchina.cn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民间大型打击乐。原名“蓬莱大乐”。流行于遂宁市及边沿地带。相传,此乐由我国周朝时宫庭乐师发明,流传到唐代开元年间,唐明皇听到此乐高昂悦耳,演奏队型壮观,气势磅礴,特命为“大乐”,专供皇帝登基和帝王出巡时使用。明末,有一青年乐师因战乱出宫,后到中江定居,用他的技艺建起了一支乐队,于是世代相袭,光绪年间传入蓬溪。

     20世纪初,四川的中江、金堂、蓬溪、射洪、南充诸县十分兴盛。川中大乐由两组组成:主乐组有脚盆鼓、大钹、大马锣、饶钵、钗子、苏钵、苏钗、铛铛、铙铙等。辅乐组演奏时,两组乐队重迭交替,阵容庞大,场面壮观,少则几十人,多则上千人,曲牌有“云顶翻”、“凤点头”、“扑灯蛾”、“牵藤藤”等十多种。原蓬莱大乐的节奏欢快,气势热烈喜庆,融北方锣鼓阳刚之气和四川民间打击乐柔媚秀丽风格于一体,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地方文化特色。后经蓬溪县文体局组织专人发掘整理,依据传统模式,结合巴蜀文化特点将“蓬溪大乐”更名为“川中大乐”,重新制作乐器,创制新曲牌“五洲庆瑞”,改进乐器组合,调整鼓乐队形,使得“川中大乐”演奏时场面更加恢宏,节奏更加激越,高潮迭出,豪气勃发。人们盛赞“川中大乐”为四川的“威风锣鼓”。


Google
 
上一篇:攀枝花的彝族的忌讳
下一篇:彝族的婚俗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221]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616]
 · 北京大观园 [36545]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47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9月10日 星期三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09.766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