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社火节斗龙灯
发表日期:2010年1月31日 共浏览396 次
出处:北方旅游信息网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龙灯起源于汉代,距今两千多年。宋代发展为龙灯,原用于析雨娱神,后定型为元霄庆典的社火内容之一,龙体用竹、帛扎制,分12节,闰年增一节,身长十余丈,呈圆筒状。龙头用竹与纸箔制作绘制而成,龙尾则以条竹扎把,未端开散。龙体全用彩色绘画,鲜艳栩生,特别是龙头尤其精彩雄伟,内燃腊烛,两眼射光,全身光亮。 表演形式为以珠斗龙,龙头随彩珠的舞姿带动龙身,连成一体,腾空舞动,表演姿态如:出水、戏珠、伸头、缩头、左扑、右扑、回头、钻肚、翻身、弓腰、摆尾等。龙体空中,艺人操纵木棍舞弄。龙体灯光精彩夺目,形象壮健,加之锣鼓乐“龙灯鼓”伴奏,雄伟异常。
|
|
|
上一篇:"开锁"
|
下一篇:晋商社火节踩高跷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